股市成熟重在一视同仁
    2007-10-17    作者:叶檀    来源:新京报

  10月16日,沪市指数盘中突破6100点大关,攀上中国股市新的高峰。
  与股改前相比,中国股市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既是股改成功解决结构性难题的标志,也是全球货币宽松体系资产价格上涨大背景下的产物,更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体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也在加大,银行与基金系QDII扬帆出海。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的资本项目管制也将进一步开放,从而为最终实现浮动汇率机制打下基础。
  最后,从决策层到市场关注的重心指数期货,中国的金融创新将借由它打开突破口,从而产生判断与利益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单边做多的市场格局。

股市不应头重脚轻

  不过,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股市是接近崩溃的边缘被挽救回来的,基础薄弱,且制度性障碍还未彻底消除。
  最明显的表现是,资源集中程度过多,资金不仅向主板市场集中,而且是向主体市场的大蓝筹股集中,过多的资金追逐几十只大盘权重股,导致指数失真,指数成为权重股的表演舞台。
  因此,股指与其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还不如说是央企晴雨表,进一步说是有注资回购、整体上市概念的几十家央企的晴雨表。这固然是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机构投资者抢筹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也是管理层刻意引导之下的结果。
  因此,与庞大的市值相比,中国的股市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其指数代表性极为有限。中国股市市值与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一致更多的是个巧合,而不能说明中国股市已经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由此导致股市激励机制的扭曲,投资者同质化倾向严重。由于资金以追逐大盘蓝筹所隐含的资本操作与实物资产为投资的准则,导致所有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否有竞争能力都被边缘化,这导致股市资源可能成为实物资产重估价值的垫脚石,而不是中国高效优质的上市公司的甄别者。
  例如,中国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一流公司股价盘整不休,与此同时,只有拥有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公司上市动辄冻结上万亿元人民币,市盈率在80倍以上,投资者完全不必关注公司的管理效率,只以资源拥有量以及参股资源、金融类股的收益为投资准绳,这对于努力于实体经济的上市公司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公平竞争有赖一视同仁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近日举办的中法基金业高层论坛上,他表示目前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的任务十分迫切。
  要建立成熟的市场,一视同仁地保护所有投资者的权益是基础。
  股改后发布了几百部法规条例办法,并且中国引入了举证倒置、证监会的准司法权等国际行之有效的监管经验。中国进入又一轮央企改革主导的并购高峰期,监管者能否以法律法规为主导独立地执行监管职责,是他们面临的最大考验。
  要使中国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其基础是发展有竞争压力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放弃对于大企业、大市场在行政审批之下的人为保护举措,对所有的上市公司一视同仁,使股市价值体系能够在资源性资产与公司的高效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平衡。无论有做强国企、保障经济安全等多么堂皇的口实,所有的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必须遵守相同的规则,拥有平等的机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