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9-20 作者:马晨明 来源:金融时报 |
|
|
上周,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研究连续加息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对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盈利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连续加息已经使得银行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超过寿险2.5%的保单预定利率,定价风险已经凸显。来自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报告指出,频繁加息将使寿险保单的吸引力持续下降,保险公司的新保业务面临挑战;同时持续的升息及未来升息预期,又导致存量业务特别是储蓄型等利率敏感性产品的退保率上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给业务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业内人士同样认为,由于在寿险业务结构中属于储蓄替代性质的产品,仍然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加息预期将会进一步降低准储蓄类寿险产品的吸引力,退保率上升,续保率下降,这将进一步加大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风险。 而在投资方面,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及其比例逐步放宽,从长期来看,加息将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但短期内则很难判定其影响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结构中,大多数仍然投资于债券和银行存款,利率敏感型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在保险资产构成中占比较高,特别是债券比例偏高。相关研究指出,法定利率不同于市场利率,因此,加息并不必然带来债券利率的上升;并且,债券利率上升也不必然带来债券组合的收益率上升。换言之,短期来看,保险公司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仍可能在利率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比较脆弱。 整体来看,在目前包括加息等各种手段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必然将促使我国的保险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更好地利用其核心技术和优势,突出发展核心业务。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认为,保险业应该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制定出台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其一,保险公司尤其应该高度重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分析,注重公司战略的长期稳定,避免短期经营行为,以确保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利润增长动力。其二,当前,业内调整预定利率的呼声较高,但需要看到,预定利率调整是一把双刃剑,保险产品特别是寿险产品往往需要经历几十年的跨度,激进的预定利率虽利于业务增长,却也加大了保险经营的利差损风险。这一点可以从20世纪 90年代中期高预定利率保单巨额利差损的问题中得到印证。如何在遵从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产品预定利率实施差别对待措施,确实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其三,是否应以此推动寿险费率管理体制变革?放松价格管制还定价权于市场主体固然是个趋势,但还要看到,由于国内保险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来看,采取保守的价格管制策略仍然是必要和必须的。其四,实现业务结构调整、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其核心在于通过回归保险保障功能,减少简单的储蓄替代类产品,同时通过设计利率联动制产品,比如万能、投连等新型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五,切实提高投资风险管理能力。其关键在于通过投资组合的优化,实现保险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借鉴国际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与经验,尽快建立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机制,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数额和收益率等方面的匹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