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反哺民众应成为中国在“后顺差时代”的意识觉醒。贸易顺差的利润与积累,并不是一份GDP成绩单等死物,在人口经济收入的普惠上、公共服务水准的提高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上,请给民众一张分享蛋糕的入场券。 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日前在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贸易顺差在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按照目前增速,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很可能世界第一。
中国贸易顺差攀登上世界第一,自然可喜可贺,这证明了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在国家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持续增长的独特比较优势。 不过,在相关网友的跟帖中,一位网友如此质疑“顺差奇迹”:“在外贸出口行业中占主导位置的,大多数属于‘三来一补’的制造型企业,附加值低,工人待遇低,对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贡献很低。”还有一位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请问贸易顺差高速发展之下,有几个铜板是进百姓口袋的,尤其是制造业中的大量农民工?” 以上言论或许有偏颇之处,但却直接指出了一个共同的命题: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强,其“软实力”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民生净福利”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政府频繁提出的概念。“民生净福利”的价值核心在于以民为本,而落实民本政策又体现在政府的管理细化、财政反哺及政策扶持上。政府需要一个可操作载体,将加大民生投入的宏观思维转化为民众感受得到的权利享有,尽快完成从“藏富于国”到“藏富于民”的现代化转型。 反哺民众应成为中国在“后顺差时代”的意识觉醒。贸易顺差的利润与积累,并不是一份GDP成绩单等死物,在人口经济收入的普惠上、公共服务水准的提高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上,请给民众一张分享蛋糕的入场券。 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民众生存压力受到严峻考验。虽然有消息称广州招聘会部分职位涨薪超100元,但这种来自市场自发的缓慢“减压”,不足以应对民生负担。作为社会最大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公共资源掌握者,政府有责任在家庭福利收入,缴纳收入税、国家保险税和地方税,获得教育、医疗等各项福利津贴方面,起到应有的调节与救济功能。 首先,包括社保覆盖面扩大以及最低工资标准提升,成为政府对外来农民工、城市低收入群体进行扶持的不二手段。通过公共财政“兜底”机制的建立及完善,保障他们不至于陷入“饿无所吃、病无所医”的困境。与此同时,政府应适当进行分层次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深化个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达到个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二次分配功能。在民众所言的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进行人口福利政策的优化,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施行、住房市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扩大供应、社区医疗布局以及农村、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的因地制宜设计等,都会减少民生负担,给低收入乃至失业者提供生存底线保障。 中国的新医改政策正在讨论制定过程中,有专家预计,完成“全民医保”每年所需政府财政投入为2000亿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刚刚下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必然要提速;而社区医疗试点已经在不少城市全面铺开。上述领域再加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的城乡一体化,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实现公共财政的公益性、服务性。对于已经坐拥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并且贸易顺差即将实现世界第一的政府来说,加大反哺民众力度,朝着“藏富于民”目标坚实前行,并非可望而不可及。“世界第一顺差”应反哺民众,是民心所向,更是政府“利为民所谋”国策的具体体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