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零售业务破产传闻的启示
    2007-07-23    作者:张巍柏    来源:中国证券报
   花旗银行自20世纪末成为全球金融超市的标杆之后,一度成为几乎所有银行和投行的学习对象。包括美林、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大投行们纷纷效仿花旗走向金融超市行列。
  不过在花旗发展全球金融超市的过程中却极不顺利,屡次遭遇投资者质疑,其内部也因为发展问题矛盾重重。早在2005年,号称花旗集团最得力的赚钱机器,花旗全球消费者集团董事长兼CEO马乔里·马格纳这位56岁的女强人离职,就似乎注定了花旗金融超市战略多舛的命运。在马格纳之前,则是花旗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伯特·维纶斯塔宣布离开花旗另谋高就,他在花旗集团中同样是经验丰富的零售银行业管理人士。
  自此之后,花旗的全能银行战略就遭遇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者质疑。由于马格纳打下的零售业务江山在2004年为花旗创造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各支行网点利润的逐渐回升让花旗宣布了一项美国银行业罕见的扩张计划。花旗CEO查尔斯·普林斯称公司将在2006年于美国本土和海外市场大规模增设营业机构,总数最多有望接近1000家。然而,投资者对此却极不情愿,用股价对花旗的新战略表示了从“支持”到“质疑”的投票意见。2006年全年,花旗营运开支大幅增加15%至520亿美元,相反,盈利仅增7%。
  事实上,花旗遭遇成本负担,是决定大规模开展金融超市业务之后就注定了的。2005年初,花旗就将名下几乎全部的国际保险业务,以115亿美元出售给大都会人寿保险,以化解成本及管理上的压力。2006年开始,又有投资者要求花旗分拆资产管理业务。其他混业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类似的处境。两年前,摩根士丹利的股东就强烈要求摩根士丹利将除了核心投资银行业务之外的业务全部转让出去,结果摩根士丹利不得不替换了公司CEO,最终同意在不影响业绩的情况下出售公司的信用卡业务。
  最新的消息,则是花旗可能需要将最大的零售业务资产通过破产来化解压力,以寻求投资者在战略上的支持。Credit Sights分析师大卫·亨德勒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包括个人银行和个人金融服务在内的花旗在美国的业务,如果以基于价格收益比的多数美国银行界人士认同的价格来看,这些业务价值1015亿美元。此外,花旗投资银行业务可能价值为746亿美元,而资产管理部也可能价值500亿美元。亨德勒认为,花旗的零售业务可能成为接管目标,在管理层收购的掩护下,其投资银行和投资管理业务有可能得到保留。亨德勒认为,尽管有JP摩根为先例,托管还是必须首先处理掉数十亿美元的存款以确保不被纽约地方反托拉斯法律干预。由于资产过于庞大无法管理,同时也无法出售,不拆分为4块,花旗将无法找到接管合作伙伴。通过破产这一途径,有利于“创造出合作银行可以操作的接管方式。这样,花旗才能在战略和金融可行性上转向独特的战略”。
  以花旗如此强大的经营实力,在全球混业运营中尚且不能取得持续的成功。因此目前国内正在积极推动的金融混业最好还是缓行。由于中国严重缺乏金融混业的微观基础,中国仍旧有在长时期内维持金融分业监管的必要性,而国内的金融企业也最好在金融混业上慎之又慎,如果匆忙上了混业这艘快船,庞大的成本可能一夜之间耗光前期的大半利润积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