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权为何成为香饽饽?
    2007-07-19    作者:吴寿康    来源:证券时报

  在始于2005年底的这轮牛市中,金融行业是贯穿始终的投资热点。金融股价格一涨再涨,金融股权也成为投资者争抢的香饽饽,以至于参股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回头想想,在不到5年以前,金融企业的股权还是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的烫手山芋。当时,国内的投资者、境外的各类专家和学者普遍都认为中国的金融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更有悲观者甚至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最终会崩盘,金融企业将大面积破产。笔者有幸在金融行业从业,亲历过“远离毒品、远离证券”的日子,感触很深,也经常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金融企业股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垃圾”变成了“黄金”?
  金融行业这些年来的变化,可以概括为行业和企业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变化都大大强化了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行业层面,从1997年形成分类经营、分类监管的格局后,政府在多个方面推动金融行业改革,如加快推进金融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切断政府(地方政府)干预金融企业的纽带;强化和监管金融企业的规范经营;加大了金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等。具体讲,如银行的坏账剥离,政府专门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承接银行的坏账;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处置了大量的风险券商;对保险的高息保单和信托的违规问题,也由政府出面分别进行了处理和整改;而在对金融企业历史问题清理的同时,政府也对大量的金融企业重新注资,大大增强了这些企业的资本实力;并且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政府始终积极推进金融企业市场化改制,这在银行系统中尤其明显。行业层面的这些变化使金融企业在告别历史的过程中培育了市场化因子,从而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中能够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企业层面上,这些年金融企业的变化尤其广泛和深刻。首先,金融企业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的理念和机制逐步健全,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辛苦几年的成果,轻易就能被某一个业务吞噬”的状况;其次,市场化改制后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金融企业的政府角色淡化,公司治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金融企业逐步回归到追求利润追求回报的企业本原;再次,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逐步多元化,对单一风险业务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及稳定性大大提高。
  金融企业的这些变化和变革,构成了投资者观点改变的基础,而最终使金融企业成为证券市场长期投资热点的动力,还离不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一方面带动了企业的大量投融资需求,增加了金融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规模;而另一方面,社会财富迅速、大量的增加,又为金融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来金融企业的盈利水平大幅提升,金融上市公司频发业绩预增公告的原因也就在此。

(作者系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