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公馆、大别墅——2万元每平方米”,这是近日出现在海南报刊显要位置的一则房地产广告,广告中写着“演绎纯正海岸别墅生活,精心打造顶级美墅豪宅。公馆生活,荣耀一生。”
在房地产急剧升温的海口,不乏“20万平方米海滨贵族生活特区”、“上游生活,贵胄尊邸”这样的炫富广告语。
在房地产市场一直非常敏感的上海,为了高端客户使用炫富广告也成为常事,著名的亿元别墅——上海紫园就自称是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富豪准备的”。
在南京甚至出现过“有的人只能一辈子仰望,有的人却唾手可得”的房产广告……
如果在大多数普通民众都买得起房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打出炫富广告无可厚非。然而,在当前住房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这样的广告无疑渲染了不健康的消费欲望,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隐患。
一方面,不少的普通百姓买不起房,甚至一辈子都在为房子奔波忙碌,沦为“房奴”,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另一方面,豪华、奢侈住宅却在热销,富人可以享受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的“豪宅”,连房地产商都专门为他们服务,这不是在激化矛盾、破坏和谐吗?
此种炫富广告的背后,是将矛头再次指向了“房价高,买房难”,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买房人和卖房人生活在两个时代,大多数人买房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卖房者则为了追逐最大利润。
实际上,所谓豪宅并不那么“豪”,今年3月至5月,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在广州、深圳、佛山三个城市,对各市房地产企业代表性楼盘的业主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有些业主就是吃了商家炫富广告的亏,有些人觉得入住后的实际情况与广告中宣传的不符。
这些炫富广告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房价高涨的制造者,而且是维持者和推动者。目前,在北京四环内,绝大多数楼盘的价格都已达到每平方米上万元,总价在50万元以下的房子在五环内可以用稀罕来形容。
房地产炫富广告是消费主义的集中体现,暴露出了深刻的时代问题。透过此类炫富广告不难看出,开发商压根儿就不准备把目光投射到普通市民身上,而是要摆脱他们,显示自己的高贵。这样的信息传递给老百姓是一种深深的恐惧感,会让人觉得房子真的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前踮踮脚还能够得着,现在就是跳起来也差得远了。
消费是实事求是的行为,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对这类广告用语中的某些用词,应加以限制,防止过度渲染。
此外,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房地产商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不能简单地认为做生意就是赚钱,这对人类而言就是一种侮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