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YC,走近硅谷明日之星
2014-09-01    作者:兰德尔•斯特罗斯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最初,能让自己的一系列公司全都得到来自外部投资人的六位数投资的种子基金只有 YC 一家。但到了 2011 年年底,其他地方的一些投资人也放开手脚,向其他大批量创业公司投资项目提供类似投资,差别无非是投资数额不同而已。马克·安德森的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非常赞赏这种批量投资策略,甚至决定向整个批次中的每一家创业公司都进行投资,而他们也选择与 YC 合作。

    YC 并不欢迎蜂拥而至、走马观花的旅行团,但他们愿意接待一位作家,让他在此停留,静静地观察。我在10多年前撰写了《硅谷教父》(eBoys: The First Inside Account of Venture Capitalists at Work),它与我此时正在脑中构思的这本书 有些类似。在撰写《硅谷教父》时,我观察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风投公司标杆资 本(Benchmark Capital)及其所投资的那些创业公司。我在标杆资本待了两年, 正巧碰上互联网泡沫的繁荣时代;而最后的成书于 2000 年 3 月出版,又刚好碰到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和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萧条期。

    写一本有关 YC 的书自然会牵涉到更多正处在极速发展中的公司。在 20 世 纪 90 年代,一家创业公司可能得花上一两年时间才能将创始人的想法转变成实际产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YC 的创业公司能够在数周内给出原型产品,有时甚至只需要区区几天时间。YC鼓励他们尽早发布产品,之后再探索中需要改进的部分,继而重新尝试。

    10 年前,一家软件创业公司要想吸引风投,其创始人就必须拥有广泛的专业经验。他们需要数百万美元去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软件,并雇用员工。而如今,那些除了想法和编程天分外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也能得到 YC 的资助。你只是个在校生,却想要立刻白手起家搞创业?那就一个字,干!创业文化中的一句行话叫“start a startup”,言简意赅。而创业界的用语也大多直白朴素,你会经常听到“创业者”,却很少会听到“企业家”。

    软件公司创业成本的降低让创业者们在没有 YC 资助的情况下也有能力进行创业。然而,对那些试图白手起家,却没有任何创业经验,或者合伙人也是外行的人来说,前方是数不清的陷阱。这也是 YC 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届的批量投资项目中收到 2 000 份申请的原因之一。创业者们在寻找领路人,以帮助他们避 开那些常规错误,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对创业过程越了解,就越能体会到那些陷阱的可怕。虽然有些YC毕业生放弃了曾受YC资助的创业公司,转而去追求另一个想法,但其中一些人最终又重回 YC,以使自己的新计划走上正轨。

    即便是受 YC 资助的创业公司仍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而创业者们对此也心知肚明。你会经常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要疯狂一点”这样的说法,这里的“疯狂”指的是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对那些令人却步的风险视而不见,勇往直前。我在研究创业公司时发现,YC 和它所资助的创业者们正处于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这一生态系统是观察创业公司兴衰的最佳窗口,它跳出大众视线之外,上演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庞大的商业故事:软件正在吞噬这个世界。

    在 YC 那里我们丝毫看不出与那次最终走向破裂的早期互联网泡沫之间有任何的相似之处——一些愚蠢的想法却得到好几百万美元的盲目赞助,亏损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实现了 IPO。YC 的投资总额也始终算不上丰厚,若在那个网络 泡沫繁荣的年代,大概只够创业公司买些铝合金椅子而已。同样地,中产阶级的退休储备金也不会因此受到威胁。这只是一次实验性的融资项目,执行者只有少数的专业投资人,即YC的合伙人、附属的天使基金和风投基金,以及那些看完演示日的演讲后愿意投资的富有的个体投资人。

    我想要写一本有关 YC 的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确保这本书的公正性。但商业实体往往不愿意同时提供这两方面的方便:既允许作者深入公司内部了解情况,同时也不限制作者的编辑控制权。2011 年3月,我写信给 YC 合伙人, 希望获准全程跟踪即将到来的在夏季举行的批量投资项目。我提议从遴选阶段 开始,并随后亲眼见证这个夏天在YC所发生的一切,以便尽可能多地追踪各个创业公司。我期盼能让读者成为一名隐形的观察者,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置身于数十家创业公司和数名YC顾问之中的情景。

    若要写出这本书,首先我必须能够获准进入YC及其创业公司的秘密领地。在演示日之前,在 YC 及各个创业公司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不为人知的——格雷线的大巴可开不进去。而且,即便是在演示日当天,绝大部分公司也都没有做好演示的准备。在出席的投资者们手中的项目单上,如果公司名称的旁边注有“请 勿记录”的标识,就说明这些创业者希望他们能尊重其保持非公开的意愿。我并不是请他们只为我开放那一天的参观时间,而是希望能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毫无障碍地观察这个封闭的世界。我还承诺这次访问观察的内容将只用于本书的写作,不会将任何材料用在其他出版物的供稿中。

    令人高兴的是,YC 合伙人为我提供了我想要的所有许可。到了 4 月底,最终候选人的面试开始了,而我也动身了。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次夏季项目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从上一届的44家公司增加到 64 家。这也让我收集到了更多的趣闻轶事,我们正身处的互联网时代的创意、革新和奋斗都在此齐聚一堂,仿若一场宏大的盛典。

    尽管本书原定写到演示日为止,但我最后将时间线延长至两届创业者新老交替的一幕。万事的开端都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开端正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于硅谷这片土地上。你即将见证这一切。


12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夜半读书:追寻片刻安宁
· 读书是读一颗高拔灵魂的思考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 我们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 不要只读信息不读书
 
频道精选:
· 【思想】预算法构筑地方债风险“防护网” 2013-06-14
· 【读书】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 2014-09-02
· 【财智】沪指八月完美收官 月线四连阳孕育红九月 2014-09-01
· 【深度】融资平台政企合一暗藏多重风险 2014-09-0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