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夏季主题活动——2013上海童话节开幕在即,将变身童话城堡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梳理馆藏时,整理出一批20世纪20年代的少儿读物。
这批新整理出来的馆藏读物有数万册之多,大多出版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西风东渐,大批知识分子满怀拯救国家、启蒙民众的理想走出国门,将所学所想落实在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上。民国初年,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和中国新文化的重镇,因此,很多新编少儿读物都是在上海出版的。
记者发现,当时的《小朋友》等新编读物,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美术、音乐、劳作、生理卫生和公民道德等。在《小朋友》的创刊号上,首任主编黎锦晖向小读者发表“宣言”:“小弟弟,小妹妹,我愿意和你们要好,我就是你们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呀,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吗?”
19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郑振铎主编的周刊《儿童世界》,内容有插图、歌谱、诗歌、童谣、故事、童话、戏剧、寓言、小说、格言、滑稽画等,开通俗儿童读物之先河。受此启发,黎锦晖创办了印刷精美,装帧新颖的《小朋友》,以民族的、民间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第一期就发行20万册,迅即成为风靡全国及南洋、日本的热销刊物,发行量最高时达180万册之巨,为当时同类刊物之冠。《小朋友》还鼓励孩子们自己写作,发表孩子们的习作。其他的同时期的儿童出版物还有《小朋友文库》《小学生文库》《幼童文库》《修订幼童文库初编》《新小学文库》《小学生分年补充读本》,为当年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余精神食粮。
这批民国读物,编者大多是很有社会名望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在编纂少儿读物时,全无说教口吻,语言活泼清新,态度亲切友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树立起人格完美、身体健康、知识广泛、审美高尚的目标。
馆长韩筱芳表示,由于这些馆藏都是孤本,暂时还不能直接提供市民借阅。但不久以后,馆方将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制”这些珍稀馆藏,让小朋友也能方便地看到。“这些开创性的民国原版读物,见证了我们前辈知识分子对于少儿启蒙教育所作出的贡献,也给当今教育工作者以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