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今天已有成熟商业模式了吗?
评《微信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
2013-05-21   作者:杰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早先,数字世代间打招呼,第一句话会是:你有OICQ吗?

    后来,OICQ变成了QQ。

    接下来,是MSN、是博客、是skype、是人人、是微博……

    信息后浪推前浪,一代新品胜旧品。今天,花样翻新到了微信。

    如今在大街小巷,如果听到一阵悦耳的嘟嘟声,那一定是有谁的手机来了最新微信消息;当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在使劲地甩动,那这个人或许正在使用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当发现有人在不停地刷屏,那表示他要么在刷微博要么就在刷微信的“朋友圈”;还有,当注意到有人在看一大帮陌生人的信息,那意味着他可能想用微信的“附近的人”的应用去搭讪。当然了,你还可以用微信去拍二维码、去看新闻、用它视频聊天、关联QQ……这款OTT产品,拥有超高人气,也因而惹来纷争,电信对微信收费的新闻一度甚嚣尘上。与此同时,它正尝试以换个“WeChat”的马甲进军国际市场。从目前势头来看,它最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真正打响欧美市场的“made in china”的互联网应用。

    作为社会化媒体一员的微信,是典型的移动互联应用。除了看到它的实用价值外,人们自然也会关注其商业价值。例如它的品牌估价,商业模式,营销平台,互动传播,大数据采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等等。就像前段时间,社会化媒体火了一阵子,从社交网站到图片分享到微博到二维码到020,大家铆足了劲去研究它的电子商务模式和作为企业营销的平台(利器),这方面著述自然也不少。梳理其观点,大致无外乎:社会化媒体开启了全新的营销时代!将带来商业的创新与变革!更注重互动、平等、分享的“信任代理”模式!要么主动迎接挑战,去革命;要么被动匆忙应对,被革命!

    是的,你没看错,用的都是“感叹号”,保守点,也起码得“句号”。在鼓吹者们看来,社会化媒体发展乃大势所趋,基于它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方式的改变也毋庸置疑。所以,关于它在营销上的推导,似乎也就只有“因为热门,所以必须”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读到程小永和李国建两位合著的《微信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时,我的第一个反应,连社交网站、微博、图片/视频分享等社会化营销都还未来得及消化、吸收,就极为应景地推出“微信营销”,是不是太匆忙、草率了些?当日,我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在某次社会化营销年会上,主持人问在座嘉宾,微博和微信,哪个更具商业价值(潜力),众人都投票给了微博。也就是说,微信的用户数见增未必代表它有清楚的商业模式了。所以,谈微信营销或许是个伪命题。连SNS、微博、啪啪等都一时摸不着南北,微信小老弟要不再多等等吧。”这条微博一发布,立马引来评论者若干,有支持,也有反对(好像没什么中立派)——反对者中,有认为微信商业价值确实高于微博的,也有认为微信微博不分伯仲,但谈不上伪命题。在反对意见的阵营中,包括了《微信营销解密》的两位作者。

    在程小永和李国建看来,“微信改变我们的生活”,“微信改变企业的营销环境”。他们指出:“之所以会被改变,是因为企业目标用户的沟通交友方式、获取信息及服务的方式改变了。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带来企业营销方式的巨变。微信也不例外,它已经拥有了近4亿用户,而且专为企业提供了公众平台和技术开发平台,企业可以在微信上完成从市场调研到客户管理、客户服务、销售支付、老客户维护、新客户挖掘等的所有工作。”他们之所以如此看重微信的营销平台价值,是因为看到了它区别于其他社会化媒体主要是微博的优势。

    他们是这么区分的:微博主要用于获取资讯和分享信息,而微信则更倾向私密交流与沟通;在传播方式上,微博是裂变传播,呈几何级,而微信是发散式,呈数量级;微博倾向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发展潜在客户,而微信则更倾向维持忠诚客户。鉴于当前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上营销传播可以更精准、互动、更有“据”(大数据)可循,所以相比较而言,微信的价值俨然高于微博了。以此为展开,两位作者谈了微信营销的诸多新范式,并对比了早前微博、短信、搜索、门户广告等不同媒介营销策略和技巧。

    如此看来,这本书的后六章才是体现干货的部分。其中,相对有用的内容莫过于有关获取粉丝的五大法宝(可以同时参考讨论微博上如何获得更多粉丝方法的其他作品),企业微信公众账号的十大运营准则,微信营销的步骤和技巧以及章微信营销的13个经典案例了。

    但不免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在案例分析上仅限于列举,而没有深入探究。蜻蜓点水式的介绍无法代替指向启发式的引导。这样的效果只能证明微信营销在开展,而且还不赖,但无法得出它一定就比微博营销更具优势的结论。另外,或许为了突出微信营销的正面性,两位作者似有意回避了微信自身的负面性或至少是固有问题。譬如,微信的020能否形成闭环,如何保护其网络隐私和防范安全隐患?企业可以利用wifi免费向众多关注它的客户发布信息,但会不会因此不加节制逐渐演变成信息骚扰?微信重在互动,但又如作者所言,微信重在依赖。那么企业该如何协调高昂的信息回复成本和客户较高期望值之间的关系?还有最重要一点,微信具备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商业模式了吗?与其他社会化媒体比,是互补还是取代,它真的就有过人的吸金能力吗?对于这些疑问,作者都没有给出答案。

    虽然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欠奉,但作为一本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关于微信营销的书,作者与时俱进走在潮头,第一批系统总结微信营销的原则、方法与策略,这种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话说回来,正如很多人在微信上的签名那样:微信?微信罢了。在微信营销的话题上,研究者们无疑要走的路还很长,遇到的障碍也会更多。所以,眼下比较稳妥的说法或许还是:微信营销?微信罢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第18个世界读书日 各地溢书香 2013-04-25
· 世界读书日:数字化时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 全国书博会揭晓“十大读书人物” 2013-04-23
· 经安中学:学生在明亮的教室读书 2013-03-19
· 外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2012-12-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