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货币一旦成为世界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它就成为了世界货币之王,成为了货币世界里的独裁者,可以殖民其他国家的经济,享受被其他国家国民供奉的待遇。所以一旦它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它就会毫不犹豫地要消灭威胁者,并且会因此变得更加贪婪、自私和嗜血。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之王,就是如此。
用通俗的观点讲,美国可以印钞购买世界资产和偿还债务;用学术的观点讲,美国可以享受美元铸币税。
在美元货币霸权体系中,铸币税是个核心概念。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铸币税是铸币成本与其在流通中的币值之差,而在当代国家信用的纸质和电子货币制度下,铸币税用来指货币当局依靠货币垄断权用纸质货币向本国居民换取实际经济资源财富。
由于发行纸币的边际成本太低,几乎为零,可以说铸币税差不多仅相当于基础货币的发行额。当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铸币税就演化为国际铸币税,拥有此货币的国家就可以向世界居民征收铸币税了。
正是凭借着美元在全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美国才可以发行纸币和电子货币来购买外国商品和服务,可以用非常低的利息来借用外国中央银行储备的美元。这么一来,即使有境外的美元资本回流美国形成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的隐忧,美联储也可以通过继续输出货币资本转嫁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这也正是当前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在做的事情。
目前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超过9000亿,这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数量在美国境外流通,这就意味着美国征收的存量铸币税至少为6000亿美元,美国平均每年能获得大约250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
世界金融体系在过去一直实行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行的是黄金—美元本位。但黄金—美元本位存在内在的不稳定的缺点,就是通常所说的“特里芬两难”:当美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就无法满足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元这一储备货币的需求;而当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而且逆差越来越大,这虽然满足了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元这种储备货币的需求,但是随着外流美元的增多,其他国家又会对美国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越来越不足,美元的黄金可兑换性受到质疑,并可能被削弱。
在黄金—美元本位制下,美元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值和可持续性是以美国可兑换黄金储量为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不但经济规模空前膨胀,而且通过大卖军火以及国际贸易,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前1938年公布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战后的1945年的200.8亿美元,占到整个世界黄金储备的约60豫。这时,美国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凭借美国当时的超强实力,世界上各国对美元的信心非常强,美国也因此轻松获得了国际铸币税。但随着日本、德国等贸易大国的崛起,尤其是从20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德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他们政府手中持有的美元储备越来越多,而美国并不愿意日本、德国将所持有的美元用于兑换美国持有的黄金,于是美元兑换黄金的可能性终于在1971年终结。这也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本位的瓦解。
美元对黄金脱钩后,美元就真正成了一种纸质、电子货币,然而美国通过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实力,成功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维持至今,从而也就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收取国际铸币税。
1976年牙买加协议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也被废除,各国可以通过浮动汇率制度来维系货币自主权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平衡。由于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元仍然维持了国际计价、支付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世界也就正式进入了美元本位制。
由于世界各国实施美元本位制,美元虽免除了兑换黄金的义务,但作为储备货币的“特里芬难题”并未消失,一直仍在困扰各国,不过是形式有所变化罢了:一方面,世界各国需要美元为其提供支付手段的功能,这就需要美国必须长期保持贸易逆差;但另一方面,美国如果长时间保持贸易逆差,又会使得美元外汇资产储备国对美元信心下降,如果不再储备美元,或者抛售美元,又会使得美元贬值。这个时候,美元国际铸币税要维系的话,就需要掌握好平衡,然而这个难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