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茅侃侃无疑是非常有性格的,这在他的新书《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中尽显无遗。他既拥有80后创业领军人物特有的尖锐锋芒,也有他们在创业打拼过程中积累的智慧与实力。他的文字足以让老一代中规中矩码字的作家大跌眼镜,也足以让他的作品在堆积如山的创业类书籍中卓尔不群。
读他的书不需要丰富的企管类专业知识,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大幅度跳跃思维的能力、与新生代网络用语无缝接轨的心智,以及对超常规出牌手法的切实体会。
他的书,不是创富神话,但仍然在“悲催的现实”与“神马都是浮云”的大背景之下,为创业后来者指出了一条充满“挨打”与“陷阱”的神奇“求肉”之旅,让人忍不住去丛林探密,一窥创业真相。
茅侃侃是与李想、戴志康、高燃同时被冠以“80后四大创业财富新贵”美名的80后“英雄”。他在经历了打工、跳槽、再打工、再跳槽,在“挨打”与“吃肉”间徘徊苦练N年之后,终于与时代美兆公司喜结姻缘,并被传媒神化成“三个小时搞定三个亿”的孤胆英雄。
显然,在媒体光环的笼罩之下,茅侃侃的日子并不好过,“可惜这次合作就像一场恋爱,轰轰烈烈地开始,高潮来得很早,就算出现过问题,彼此也试图修复、努力。然而,突然的变故使努力变成了单方面,纵使真心面对,也敌不过分手的结局,也许,分手才是最好的结果,否则只落得痛不欲生。”
虽然这段略带悲情的创业过程,被作者写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他的书籍中也无法找到完整的真相,但一句“你们懂的”,却让事实再清楚不过。
他在有着深厚国企背景的时代美兆公司,无法如鱼得水,不管是“装孙子”的功力,还是“打太极”的功夫,都略逊一筹。“谢谢曾经让我"悲催挨打"的你们,现在我唯有努力,好好在新的创业路上继续"吃肉",来回馈曾经"悲催"的现实。”这一看似颇具阿Q精神的告白,看上去虽有些悲情色彩,却为茅侃侃同学开启了崭新的再创业旅程。
茅侃侃之所以在经历了悲催挨打之后,还能够侃侃而谈,甚至还侃出一两本颇具畅销流行效应的书来,与他会在“挨打”之后寻找“挨打”的原因,并为进一步避免“挨打”而积累智慧是分不开的。
他太清醒,明白“装孙子是当大爷的必经路”,活着就一定要接受这个世界悲催的一面,要忘记那些只会在媒体上夸夸其谈的“砖家”们。他太清醒,清醒到把现实和影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成功就是一次意外,是在无数次实践与失败中积累起来的意外,但没有反复实践,就永远都不会有那一次意外。
有人说“是金子就总会发光”,也有人说“金子混在沙里,常态是不发光,而不是发光!”,而茅侃侃将所有论据、论点都指向了后者。他并不是说让大家在常态下去做那一粒不发光的腐朽金子,而是让“金子们”学会在经历冲洗、沉淀、抛光、打磨种种痛苦历练后,学会隐忍坚韧的智慧与技巧,找到一条可以通往发光的路。这个过程会很“苦闷”,但正好印证了唐僧大叔西天路上的火焰山、白骨洞、蜘蛛网,他有观音甚至如来罩着,有孙悟空鼎力撑着,尚且如此艰难,何况凡夫俗子呢?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写道“如果说在上一本《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中我还有所保留的话,这一次写作算是扒光了的封山之作了。”在这样一本充满了语言“杯具”的作品中,无处无在通俗易懂的创业智慧便是作者为我们奉献上的一道“洗具”大餐。慢慢从这道由“被悲催”、“被财富”的80后大厨不按套路烹制的“创业大餐”中汲取养分,以少掉几回沟、少挨几次打就吃到肉的辉煌战绩来回报这位小前辈,当是读者、也是作者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