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读书频道 >> 头条
茅于轼:房价高 大家买不起怎么办?
2010-09-02   作者:茅于轼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研究经济学30多年。最使我惊奇的发现是:越来越感到市场的有效性。甚至可以说,整个经济学就是在反复论证市场的有效性。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也是论证何以市场是有效的。
    我曾经说,计划经济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经济学作为反对计划经济的一门学问,也将永远有用。《市场的逻辑》中说:为什么社会要出钱养活这么多经济学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人去捍卫。如何捍卫市场经济?就是要不断证明市场的有效性,用逻辑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
    举一个最近热议的例子。房价高,大家买不起,怎么办?没有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会说,依靠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能解决普通人的买房问题。但当前最受欢迎的,还是这些市场之外的手段——大家买房要靠市场,普通人能相信吗?普通人的想法是:因为市场才把房价抬得这么高。如果还靠市场,不用政府的力量纠正,大家怎能买得起房?比较这两种看法,就可以知道经济学的用处在哪里。再如,粮食安全是靠18亿亩耕地“红线”的保护,还是靠市场?也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问题。自给自足能保证粮食安全,还是依靠国际市场更安全?又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所以需要经济学家,他们有可能防止巨大灾难的发生。
    张维迎在《市场的逻辑》中强调了两点。一是个人想得利,首先要为别人创造价值;二是市场还有一只看不见的眼睛,它防止偷懒,捡小便宜,使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成为可能。但我对市场的有效性有不同的解释。
    什么是市场?我认为就是人在经济方面的自由活动。人是理性的,不会做愚蠢的事。这是市场有效的根本原因。市场的特征是交换。在交换中提升了物的用场,也增加了人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交换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就是改善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交换生财的原因也在于此。交换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所以生财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一个人可以劳动,但不能生财——劳动能生产出物,而物要变成财必须通过交换。现在的GDP就是统计交换得出的。两个人所同意的交换必定对两个人都有利。因此必有财富的生产。交换不是零的游戏,它有净的产出。这和传统经济学所说的“等价交换”正好相反。如果交换是等价的,为什么大家忙着要去交换?为什么交换有动力?同样的香蕉在广州消费掉和在北京消费掉,其价值是不同的。广州人经常吃香蕉,北京不产香蕉,北京人难得吃到香蕉。
    反之,如果外界有干扰,人就不能做最合理的事,效率就降低了。举一个例子,埃及首都开罗市政府规定对房产征税,当新房封顶时开征。结果几乎所有的新房住了人之后都不封顶,成了烂尾楼。从远处看去,开罗成了烂尾楼城。政府的税没征着,倒把城市变成了一片芜杂。这说明税收必须中性的道理,也就是市场有效性的道理。非中性的税收破坏了市场原有的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在农村实行合作制,要求农民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农民不愿意,用怠工来对付,搞得全国人民吃不饱饭20多年之久。这都是干涉经济自由活动的结果。一直到凤阳县18户农民签订生死合同,自由单干,才结束了中国几亿人吃不饱的历史。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反对市场经济的人认为纪律才能导致最优,自由会造成冲突。不错,在战争中纪律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并非如此。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寻找最优的组合。没有自由,统统按照一些死规定,肯定是缺乏效率的。的确,太自由了会引起利益的冲突。所以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利己不可损人。市场经济是一个双赢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人人追求利益,但是每个人都不得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只有在消灭了特权的社会中才做得到。我国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也在于此。
    他们的另一个理由是市场具有盲目性。市场确实有盲目性。因为市场是有许多独立的个人在作经济决策。由于信息不全面,决策有可能是错的。但是市场有自我纠错的功能,它随时随地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我们希望一个不犯错误的经济,恐怕是乌托邦思想。事实上,计划经济不但犯错误,而且极难纠正。人们迷信计划经济,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计划永远是正确的。但是恰恰是这个前提并不存在。计划都是人做的,即使是聪明人也会犯错误,何况面对极其复杂的经济问题,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我反对韩愈“选千里马”的那篇文章。他的错误就在于假设了一个永远正确的伯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读书与怀人》 2010-08-23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价值投资者的必读书 2010-08-13
· 深圳读书月"全民阅读网"上线 2010-08-11
· 第六届江苏读书节在南京开幕 2010-07-20
· 深圳民间读书会网罗爱书人参与 2010-07-20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思想频道]张五常: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