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斯特恩,中信出版社 |
“兵者,诡道也。”自古以来,催生并伴随着朝代更替、社会变迁的是各种力量的较量。无论是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古战场,还是在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现代战场,抑或是在资本、信息乃至话语权的博弈中,在各种力量的较量之前、之中、之后,似乎一直都有一位使者与之如影随形,那就是“阴谋”。胸怀天下而发动战争者,追逐利益而使用武力者,甚或阿谀的赞美与献媚者,他们所言所行中的阴谋、诡计、圈套比比皆是。
一场场战争与较量背后隐匿着的真相与内幕若无人探究与追问,则终将随时间的流逝被吹散在历史的风尘里。幸好这个世界尚不缺少勇于“大音希声扫阴翳”之人。安迪·斯特恩或许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以翔实丰富的史料、清澈明晰的思路、冷静客观的分析,在本书中,全景式地描述和阐释了自19世纪中叶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以来数次石油战争的缘起与发展、各种战略招数的流变与演进,以及利益较量各方的政治与军事生态。它不仅使我们惊诧于各种表象背后的真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怎样“在石油海洋上驶向胜利彼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乃至一些重要战略关口,美国为何迟迟不向日本实施石油禁运?
美国政府以“沙漠盾牌”、“沙漠风暴”为名发起的海湾战争、以“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的对伊宣战是正义之战吗?
为什么美国乐此不疲地介入阿以冲突、并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历次中东战争?
为什么美国长期待在并不太平的阿富汗、始终觊觎和不断插足中亚?
在谈到安哥拉内战、比夫拉战争、“高加索火药桶”的点燃时,为何“石油”二字必被提起?
……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文明的变迁都伴随着能源的更替与利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源是有限的,欲望却是无穷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正因如此,能源也就成为世界各国激情与冲动常在并始终关注的利益焦点与角逐热点。不论是既往争夺传统能源的战场,抑或今日投机能源的资本市场,还是逐鹿新能源的赛场,要想“赢”,不仅要有足够的政治军事与经济实力,而且得讲究点战略战术,既要明确目标、华丽进攻,又需严防密守、警惕阴谋。
2009年,我国生产原油1.89亿吨,净进口量却高达1.99亿吨,对外依存度飙升到51.29%,超过了警戒线。同时,原油进口资源的50%以上依赖中东,而进口石油的80%又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若不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紧实现石油开发供应和运输多元化、加强独自保卫海上石油通道的战略与战术能力,一旦现有源头和通道被人控制,就如同人被扼住了咽喉,将导致严重的能源危机,直接威胁到经济命脉与国家安全。
虽然为石油而起的硝烟未曾弥漫中华大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与之永世“绝缘”。更何况,面对石油金融化燃起的浓浓战火,我们早已不能置身其外。作为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商品,大量的石油交易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完成的。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把投机者的贪婪目光从证券和股票吸引到石油、黄金的交易上来。被反复鼓吹的“石油峰值论”、虚高的石油消费预期更成了期货投机商们的利器,推动了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由于我国在世界石油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之对石油市场需求与价格走势缺乏清晰判断,因而也不得不为自己的盲从、为石油期货市场泡沫从加速膨胀到骤然破灭支付了巨额学费。
时至今日,由于传统能源市场危机和风险的增大,再加之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核能、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了继石油后的又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有人认为,竭力鼓吹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或许又是欧美发达国家站在道德高地和新的经济制高点上布阵的又一个阴谋。发展策略也好,竞争阴谋也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迎战,更在于我们有了怎样的实力储备与科学规划。若是一味追求规模和数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则不仅无益于今日之发展,更会为新的危机埋下隐患。但若是借着这股全球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热潮乘势而上,实现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与转型,那么即使无法在这轮新能源大赛中力拔头筹,我们仍是谢幕时的微笑者。
(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