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彦斌
著,中信出版社 |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理财专家,刘彦斌的《理财有道》、《理财工具箱》曾激发了许多人投资理财的梦想。在新作《做有钱的自己》中,他从宏观经济、金融学和税收等理财知识,到婚姻、亲子和个人等理财诀窍,教人如何在生活理财中打造有钱的自己。
生活理财规划应当从生命周期角度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家庭投资的资金分配、风险承受力等。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经济也将延续回暖的势头。伴随国内经济的平稳上升,国内理财市场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住房、养老等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限的工资与高昂的消费之间的矛盾让他们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他们没有在社会上多年打拼的工作经验和资金积累,更不用谈投资理财。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有着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并开始找寻用有限的收入创造更多财富的道路。
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等理财产品的不断增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为家庭理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要求人们需要具备更为理性和正确的理财理念和方法。
成功的理财必须了解宏观经济并具备基本的金融、税收等理财知识。这些东西看似距家庭生活遥远,但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宏观经济之下,并且时时刻刻受到这些经济因素的影响。
真正要进行投资理财,仅仅具备这些基本常识还不够。同样,对于股票、房地产等理财投资上的大课题,非有相应的实践和经验不可。
刘彦斌一以贯之地认为,理财教育应从孩子8-9岁开始,让孩子学会消费、学会用钱,学会理财,从而提高孩子的财商水平。钱是长跑选手,而理财也一定要从年轻开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从司马迁时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以钱生钱,也就是“投资”的重要性。“不作力而斗智”要以财富积累为前提,这一定要从小做起,让孩子学会理财。
在美国,家长很早就教育孩子要懂得金钱和理财的重要性,把理财教育看作“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在英国,教育部门也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理财教育:5-7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不同目的;7-11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14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个人理财的能力;14-16岁,学习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的投资。在西方,家长及学校一直将孩子的理财教育列为重要的课题。
相比之下,许多中国家长对孩子却是谈“钱”色变,殊不知这也应当成为孩子的必修课,从而导致中国的理财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
婚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作者看来,婚姻是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学会在婚前婚后科学理财越来越重要。这种看似将圣洁的爱情“庸俗化”的观点可能会遭到有些人的鄙视,但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爱情可以当饭吃,婚姻则需要有饭吃”,处理好婚姻中的金钱问题才会增强婚姻生活的幸福感。他打破传统观念上“女怕嫁错郎”,经济上女人在婚姻中依靠男人的观点,主张女人只有在财务上实现独立才是和谐婚姻的保障。这对当前社会上那些不正确的婚姻价值观也是一种警示。
此外,书中还详细叙述了理财的一般原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管钱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储蓄、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这些分属于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的投资工具以及保障性的保险工具,综合性地运用它们,实现“专钱专用”,这无疑对许多理财投资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