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读书频道 >> 热评推荐
西方看中国的另一视角
评《中国大趋势》
2010-07-02   作者:龚浔泽  来源:人民日报
 

    (美)约翰·奈斯比特,(德)多丽丝·奈斯比特 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对于普通西方读者来说,《中国大趋势》这本书透露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信息,比之西方一些报纸、杂志关于中国的只言片语,丰富多了,饱满多了。作者奈斯比特在书中讲了这么一句话,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所作的解释也太少。颇令人感慨。事实上,不是我们解释得太少,而是我们的解释难以达到西方人乐读愿信的地步。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感激奈斯比特先生,他以80岁的高龄写出这样一本展示中国的书,无论动机如何,至少有助于减少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陌生和隔阂。
  《中国大趋势》延续了约翰·奈斯比特一贯的风格,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一番细致解读。随着他的思路与梳理,中国的读者也可以回味一下当今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在一种旁观者视角的引导下,必然会有一些新鲜的感触。
  30年前,我们的国民经济濒临破产的边缘。那个时候,最迫切需要的是解决生产不足、物品紧缺问题,因此,在那个所有领域存在困境的时刻,经济领域最为突出,也最易突破。旧有的经济格局已经无法焕发出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惟有引进或鼓励体制外的力量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时的改革事实上也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行进的。除设立经济特区是中央的决策外,其他许多影响深远的举措和形态都是普通百姓或基层干部创造的,比如包产到户、社队工业、前店后厂、小商品市场、县乡招商引资等等。不争论、允许试、允许干,是当时的特征,这也是奈斯比特在此书中所总结的“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的意思。中国人口众多,不乏智者高人,只要放开束缚,智慧和才干必然会充分涌现。改革起始阶段的现实也的确演绎着这一规律。“自上而下”的权威和“自下而上”的热情有机结合,整个局面被迅速激活,改革开放由此高歌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初见雏形。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远大于农村改革,对于今日面临的改革难题也颇具启发意义。国有企业重新绽放青春、容光焕发的法宝有两条,一条是抓大放小,向优势领域集中,一条是确保自主经营,突出利润主线。这都抓到了关键。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了缺乏竞争力的一般竞争性领域。企业,之所以称为企业,它首要的功能是创造价值、实现利润,不追求利润的企业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们一旦意识到并说服所有的决策者后,国有企业的春天就到了。以利润为主线,不是不要其他的社会责任。一个稍有眼光与抱负的企业家,都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形象,与追求利润的目标并不相悖,相反还是更大利润的润滑剂和策动源,越来越多的案例对此作了证明。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给予其充分的授权,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始终存在、不可替代的。
  时至今日,改革的重心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到位的监督”和“充分的竞争”则正是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两大关键。“充分的竞争”可以帮助最优秀者脱颖而出,“到位的监督”可以淘汰不合格者。优良的导向一旦形成,良好的体制一旦定型,就会形成事半功倍的惯性。关键是改革设计站位要高、对策要准。现在看来,虽然任重道远,却十分值得期待。
  与很多国外作者所写的关于中国的书籍所不一样的是,《中国大趋势》的作者游走于中国各地,采访了各种各样的人群,以求避免用纯粹外来者的眼光看待中国。最后所得到的,正如作者自言,“远远超过了预期”、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同样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上的一个阶段而已。”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 2010-07-01
· [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2010-06-08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