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6-01 作者: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尽管进入了销售旺季,但随着新能效标准的实施以及欧元的相对贬值,空调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运营风险,传统空调库存寡头恐将遭受重创。笔者认为,要摆脱产业形势变动带来的运营风险,就必须按照市场和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和运营,实现消费需求指导下的精准生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整个产业的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目前来看,空调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三大结构性挑战:一是新能效标准已正式实施,而行业却依然保有巨量库存;二是楼市低迷影响空调市场成交量;三是欧元快速贬值,出口压力急剧增大。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新能效标准已经实施,但目前国内空调行业库存保有量依然在900万台以上,这无疑为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背上了沉重“包袱”。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空调企业一直奉行“淡季生产产品,旺季销售库存”的发展逻辑,因此每年都会出现巨量的行业库存。这就导致近年来我国空调行业一直是高风险运营,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个行业的风险系数也在一路走高。而在新能效标准实施背景下,巨量的库存“包袱”已积重难返,严重阻碍着空调企业的健康发展:传统库存寡头忙于处理库存产品,市场与成本的双重压力使它们难以走出固有发展模式,只能停留在卖库存阶段,难以实现市场与企业的互联对接。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能效标准的出台反映了国家有意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空调业转变发展模式,使库存产品今后陷入“无市”境地,从而推动空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快国内空调产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的步伐。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背景下,空调增量的关键支撑点——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十条”等楼市调控政策,楼市成交量出现大幅波动,这成为空调行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变量因素。虽然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今年空调的旺季销售很难产生直接影响,但该政策的后延效应目前尚难预测,可以肯定的是,楼市持续低迷必将对国内空调市场销售产生重大冲击,这是空调企业开拓内需市场时面临的又一挑战。 对空调行业而言,铜、铝等原材料占据了相当的成本空间,而汇率则是影响这些原材料价格的“基础原材料”。目前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而欧洲债务危机已使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14.5%,这为国内空调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导致铜、铝等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相对异动,多数空调企业原有的巨量库存面临着相当的成本压力。 从市场规律来看,企业的经营是受市场需求指导的,而一旦形成巨量库存,就脱离了需求目标而被库存挟持,空调业原有的卖库存模式显然是风险很高的。新能效标准的实施、楼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以及欧元的相对贬值加剧了空调业的运营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库存寡头的模式劣势将无限放大,其巨量库存或将重创这些企业。 在当前形势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强烈要求空调企业通过模式创新提升流动性,从而更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海尔率先在行业内实施了商业模式变革,提出了“零库存下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动,企业实现了按照市场订单组织生产,从而实现“真单直发”,彻底走出了以往先生产库存再组织销售的落后模式。 事实上,要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仅需要企业能够准确感知消费需求并及时根据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目前海尔空调在全球建立了8大技术研发中心,来自中、日、韩等国的技术研发专家以消费者需求为研发导向,确立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宗旨,每年都对高效节能技术进行技术储备,并在全球与多家著名500强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消费者需求的准确结合巩固了海尔在业内的领先地位,也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只有紧盯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具备稳定的市场运营能力。海尔空调通过收集、整合、挖掘用户的准确需求,激活了研发、采购、制造、流通等各个产业环节,建立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柔性组织结构。在这一模式下,原先单向的供应链模式转变为双向的供需链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而海尔创新变革的经验和路径也将启蒙其他空调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