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绿色建筑概念为核心的政策和规划正在国内多个城市公布推行。北京市最近规定新建两限房、普通商品房、公共建筑等若使用太阳能供热,太阳能集热器利用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将享受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与深圳市签署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宁夏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省区;广西、江苏、重庆等地也陆续建立了地方标准,绿色建筑逐步从示范性阶段步入实际操作阶段。 应该说,建筑行业特征决定了低碳型绿色建筑将是破解资源瓶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当前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是低碳经济时代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国际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建筑行业产业升级的一条优选路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行业管理体系,使得政府运行要素和产业技术要素成为制约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开发商责任意识淡漠、设计机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欠缺、绿色建筑的初成本投资不足等是次要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制约绿色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的主要障碍。
四大瓶颈阻碍低碳型绿色建筑推行
大致算来,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探索十年。如果说萌动期的绿色建筑带着“贵族化”的倾向,那么发展期的绿色建筑应该呈现出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的特点。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将是下一个十年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当前,缺乏有效的政府运行要素和产业技术要素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开发商责任意识淡漠、设计机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欠缺、绿色建筑的初成本投资不足等次要制约因素,共同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
推行低碳绿色建筑是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优选路径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在节能减排上效果显著的低碳型绿色建筑将成为破解资源瓶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估计,与常规建筑相比,典型的绿色建筑耗电要减少32%,总能耗减少36%。因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绿色建筑的步伐却姗姗来迟,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8月正式公布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激励政策引导绿色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
尽管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已成社会共识,各地绿色建筑知道规范也相继出台,但从各地情况来看,对绿色建筑概念的认识不统一,制定标准规范脱离实际,示范工程多、实际推广少的现象普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