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在节能减排上效果显著的低碳型绿色建筑将成为破解资源瓶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估计,与常规建筑相比,典型的绿色建筑耗电要减少32%,总能耗减少36%。因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已达成共识。但中国绿色建筑的步伐却姗姗来迟,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8月正式公布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但是,从国际趋势和中国的现实需求来看,以碳来定量是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仅强调节能往往导致建筑以高强度的碳排放为代价,全面评估后的综合效益往往得不偿失。随着碳强度控制时代开启,“碳标准”的诞生,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会以低能源消耗、低温室气体排放为衡量标准,低碳型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环保的特征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推行低碳型绿色建筑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多个国家的政府纷纷将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危机和寻求未来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不惜从经济刺激方案中拿出大笔资金投入新能源以及相关的绿色经济领域。在经济亟需重建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作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明确希望其成为再造美国的产业之一。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近年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提高其节能水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还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绿色建筑市场,绿色建筑技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相对较小的国际差距将成为支撑我国新能源革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有力保障。 另外,对现有建筑实行低碳绿色改造将是我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扩大内需的一条优选路径。我国现有近200亿平方米的城镇房屋,其中约有40亿平方米属于危房、旧房,在未来10年、20年之内部分建筑寿命将到期,部分建筑质量必须要改进。 “以绿色建筑再造中国”的倡导者,科学时报社首席经济学家武建东认为绿色建筑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他给新华社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将城镇40亿平方米旧房分期改造,每年用绿色建筑改造5亿平方米,按城镇房屋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8年内每年将实现1万亿的销售额,按照目前我国GDP总值30万亿左右的规模,一年大概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左右。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旧房改造”已纷纷启动。重庆计划2009年完成553万平方米、115个旧房片区的改造;2010年前,沈阳要完成620万平方米的旧房热计量改造;“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完成旧房改造3000万平方米;广东计划2009年完成500万平方米旧房节能改造任务。 在以往的“旧房改造”中容易遗忘的是农村市场,实际上,我国农村340亿平方米的村镇房屋改造需求潜力巨大。现有农村房屋大多采用简单的办法来建设,没有推行商品化管理,很多时候是房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能耗和材耗很大。如果能将这部分村镇房屋因地制宜地转变为绿色建筑,就可能创造巨大的绿色建筑需求。这些建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使用,除了大幅降低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外,也为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寻找到了最为关键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