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7月,广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6%。图为8月15日,市民在广州一处楼盘的销售中心咨询楼盘相关情况。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
在国家投资的带动下,我国经济逐渐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向好信号。在经济转型当中,楼市、股市较长一段时间的快速升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7月底,上证指数重返3400点,新一轮炒股热潮苗头初现。在房地产市场,广州、北京再现地王,一些地方商品房销售额上半年同比增长100%以上。专家认为,在外部需求依然严峻、经济增长缺乏强劲动力的宏观形势下,要警惕楼市、股市“吹大”资产泡沫,制造经济的虚假“暖流”,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及时予以引导调整。
投资气氛大大增加楼市股市重现“火热”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房价大幅攀升,一些楼盘出现“抢楼”现象,投资气氛大大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创今年新高。自今年3月以来,房价实现了连续5个月上涨。
广州银行界人士杨俊说,2009年2月,他在广州天河东看中一套房子,当时房价是每平方米1.6万元。他有些犹豫,想再等等看。结果到了6月,那里的房价已经涨到2.2万元。
合富辉煌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说,今年广州高端住宅持续价量齐升,市场份额明显增长。据合富辉煌集团市场研究部监测,2009年广州高端住宅(指200万元/套以上的别墅、洋房)市场份额占比,在连续3个月保持10%左右之后,在5月份跃升至18%,而成交均价自2月开始连续走高,5月均价达到17179/平方米,比2月的均价上升了3284元/平方米,短短3个月升幅达23.6%。
在房价攀高的同时,一些楼盘出现“抢楼”现象。在南京,仁恒置业一新房于7月中旬开盘,600多套房源引来3000多人争抢,上千人涌进售楼处,一度导致现场失控。
多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气氛明显增加。在上海,中原地产对当地6月市场成交客户结构分析后发现,与3月初相比,首次置业的纯刚性需求客户已缩减至40%左右,改善性兼短期投资性的客户量约占40%,长线投资客约占20%。在北京,楼市之热迅速传导至土地市场,“地王”重出江湖。一个月时间里,北京“地王”纪录已四次被刷新。
与楼市同样热闹的,是不断吸引人气的股市。8月以来,上证指数在3000点左右盘整。有专家不断调高对指数的估计,有人预计重返6000点已经为期不远。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全民炒股的气氛再次变得浓烈。专业机构推荐股票的信息、电话活跃起来;亲朋好友聚会时、同事谈话时,免不了股票探讨和市场判断;证券公司组织的投资类主题活动又频繁起来……记者在一个星期内,收到三场关于股市理财的讲座。
“吹大”经济泡沫警惕虚假经济“暖流”
从整个宏观经济看,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1%,其中广东与全国增幅一致,广州市增幅略高,同比增长8.5%,均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火热”的销售情况和股市连创新高的指数,正在不断“吹大”市场的资本值。以房地产市场为例,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报告,上半年,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294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4%;销售额1811.08亿元,增长53.5%。其中,广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554.80万平方米和445.01亿元,分别增长41.2%和26.0%;深圳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424.91万平方米和514.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3%和136.4%。
过多流动性的供应,正在给未来的经济制造泡沫与隐患。专家认为,2009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高达信贷7.37万亿元的新增天量信贷资金当中,的确有部分信贷资金流入楼市股市,但规模难以确定。这种现象带来双重负面影响,一方面,投入实业的资金减少,经济增长的动力受损;另一方面吹大了楼市、股市的资产泡沫,制造了虚假的经济“暖流”,对一些市民和投资者造成误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投机之风。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信贷的高增长体现了金融部门对国家拉动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与此同时,当前信贷领域存在三大潜藏风险,需要引起关注:一是信贷超常规增长将给银行风险控制带来挑战。目前刺激经济的资金主要渠道来自银行贷款,授信相对集中,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这些都给银行信贷埋下风险的种子。二是政府信用存在一定程度的透支,尤其是财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存在偿债风险。三是部分资金可能流入股市,容易造成市场新一轮的泡沫。
根据央行数据,7月份我国居民户存款减少192亿元,这是我国居民储蓄近两年来的首次出现负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楼市、股市持续走高,是储蓄搬家的重要推力。从存款减少、楼市股市走高到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依然不佳,可以看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存在反差,对此有关部门须引起关注。
加大政策引导警惕“适度”宽松政策走向“过度”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远未散去,国内宏观经济有所企稳,但未来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较多。专家建议,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非常必要,但要根据市场流动性加大微调力度;同时要加大对楼市、股市的政策引导,适度打击非法炒作行为,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首先,建立好收回流动性机制,在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避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过度”。过多的信贷投放和过量的货币供应,在催生和放大资产价格泡沫之时,也在为未来通货膨胀埋下隐患。货币政策部门要动态地进行把握与平衡,握好后续政策的力度和制定合理的调整机制,要在保持较为充沛的流动性的同时,密切观察经济形势,适当时候进行必要的微调。
其次,加大楼市、股市调控力度,适当进行市场风险提示,为市场投资行为降温。地方政府在当前泡沫开始出现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理性的策略,比如适当控制推地节奏,及时给土地市场降温,“有张有弛”才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市场已经较为火热的情况下,各地“地王”频现容易形成攀比推高房价,房价高升则会进一步刺激地价走高,形成恶性循环。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策略,加大闲置土地回收力度,积极建设“保障房”工程,呵护市场健康发展,避免楼市大起大落。
第三,加强银政合作,及时投放并控制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银行机构的配合,大力扶持市场、鼓舞市场信心,彻底扭转资源配置机制失效的被动局面,在保证信贷资金及时投放的同时,做好规划并控制好投资流向,防止信贷资金进入楼市、股市等领域进行投机,确保有限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