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开发:纷争下潜藏多重利益角逐
    2009-08-12    本报记者:叶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海上风电开发,风未生,浪已起。尽管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到年底才有望出台,海上风电开发也遭遇技术瓶颈制约,但各类利益相关方却早已急不可待地登台亮相。沿海各省纷纷出台开发规划,各大电力巨头四处“跑马圈海”,国内外风机制造巨头争相参与,一时间热闹非凡,纷争四起。
    古语云:无利不起早。记者调查发现,在海上风电开发的各种纷争下,潜藏着多重利益角逐。

    角逐一:沿海各地“补贴蛋糕”换产业

    金融危机下,我国面临着巨大的GDP增长压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地培育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其中,借海上风电开发换取本地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已成为沿海各省市的共识,而海上风电开发离不开“补贴蛋糕”滋养。
    价格高于传统能源是新能源商业化运用的最大障碍,在可预见的十数年内,政策性补贴仍将是新能源开发的必要支持。我国对开发新能源的补贴采取全民支付方式,即现有电价中,含有0.002元/度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电价。
    参与新能源振兴规划方案的专家透露,在接下来几年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我国更倾向于走既有路线,即在可再生能源0.002元/度附加电价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一政策导向下,建越多海上风电项目,就可以从中央大盘子中争取到更多的补贴资金。为此,沿海各地政府以“万丈豪情”,纷纷出台当地海上风电开发规划,确定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目标,在所难免的竞争已然显现。
    今年以来,有关沿海各省市开发海上风电的报道不绝于耳。到2020年,江苏省在潮间带和近海将形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20年,浙江省将确保建成27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广东大规模启动“向海要电”计划,粤电集团近期将正式启动开发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风电开发是以属地划界、分片开发,地方政府对风能资源拥有很大的支配权。在沿海风电开发高潮迭起,优质风能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场以“优质风场供应”换“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政企博弈,正在沿海各省市上演。目前,江苏、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均已提出把风电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招商引资。
    近两年来,江苏风电产业规模实现连年翻番,预计2011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00亿元。江苏省发改革已将风电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链之一。
    “政府靠什么招商引资,无非就是要求电力巨头带动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否则就不提供优质风场。电力巨头作为设备采购商,制造企业只得间接顺从政府。风电设备制造对技术要求很高,一些企业不顾制造业基础和零部件配套,随政府招商起舞确是‘有苦难言’。”一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坦言。

    角逐二:电力巨头“跑马圈海”占资源

    目前,我国对风电开发实行配额概念,要求到2020年,5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集团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8%。为此,国内电力巨头纷纷涌向风电。海上风电开发因并网难度和费用较低,深受电力巨头追捧。
    海上风电的优势是:年利用小时长,风速较陆上更高,风切变更小,湍流强度小,有稳定的主导方向,因此机组运行稳定、寿命长,不需要很高的塔架,单机能量产出较大。除此之外,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资源,且接近沿海用电负荷中心。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透露,2008年底,我国约有400万千瓦风电由于电网建设滞后以及风电并网中的一些技术、经济和管理障碍无法并网,占风电装机总量的1/3。
    江苏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陈勇介绍,风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规模化建设后对当地乃至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电源结构配置、电力消纳和外送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沿海各省市,电网备用容量较大,风电并网难度和费用远低于内蒙古、甘肃等西部风能富集区。
    可见,并网是我国内陆风电开发中的最大难题,也恰恰是电力巨头追捧海上风电的重要原因。目前,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中广核等电力巨头正在沿海各地“跑马圈海”,抢占优质风场。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海上风电和传输大会上,从老总到一般的技术人员,几百名参会者大都从头听到尾,生怕遗漏一个环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力巨头对开发海上风电的浓厚兴趣。
    江苏是我国海上优质风场最为富集的省份,不仅风速高,且少台风袭扰。“跑马圈海”运动,在这里也表现得更为抢眼。南通市如东县新能源局副局长李长华介绍,目前如东县已启动30万千瓦海上风电国家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电力巨头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比几年前如东县滩涂风电开发还要热,各大电力巨头的人走马灯似的到县里了解情况。
    在江苏沿海的盐城、连云港,一些电力巨头早早以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开发意向书布局海上风电开发,谋占优质风场。
    今年5月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所属的长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如愿地与盐城市签署了海上风电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长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将在盐城近海开工建设10万千瓦至20万千瓦海上试验风电场,远期将建成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5月15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华东分公司与连云港市签订了赣榆和灌云两县的海上风电场投资开发意向书,为投身当地海上风电开发谋篇布局。

    角逐三:风机企业“技术为王”争市场

    在这一波的风电大开发中,2020年前,海上风电将占到20%左右的比重,也就是2000万千瓦时。然而,海上风电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成熟未久,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风机企业已对市场蛋糕虎视眈眈,加紧产业布局与技术研发,然而谁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将是一场“技术为王”的竞赛。
    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近日对外宣布,将于年内成立中国海上风电业务办公室。同时,作为风电行业的另一跨国巨头,西门子也已高调进入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今年5月22日,投资额高达5.81亿元的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上海)有限公司落户上海。
    国内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中,上海电气正在研发2兆瓦和3.6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上海电气副总经理刘琦透露,其2兆瓦海上风机的第一款机组将于今年四季度安装运行。而3.6兆瓦海上风机已完成第二阶段的设计,样机预计在明年投运,以迎接我国即将规模化发展的海上风电高潮。
    广东明阳风电是国家发改委圈定的五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其正在研发3兆瓦海上风机,预计年底将会下线;华锐风电已经在盐城布局一个风电产业基地,抢抓沿海大开发机遇。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安信诚表示:“中国拥有极佳的海上风能资源,在中国大力开发海上风电的进程中,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与海外巨头的自信与从容所不同的是,国内企业在海上风机研发上,上演着与海上风电开发进度赛跑的生死时速。
    广东明阳风电坦言,公司20%至30%的原材料及部分核心部件来自国外,整个国内风机行业的海上风机制造莫不如此。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中国国际绿色能源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的风机制造技术几乎都是从国外买来的,国内企业更多的在从事组装,风机的核心部件,包括轴承、电流器和控制系统等,还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也不具备生产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海上风电开发中,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应带头进行产品研发,尽快创出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

  相关稿件
· 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最大挑战是技术难题 2009-07-22
· 维斯塔斯盯上中国海上风电市场 2009-07-01
· 国家能源局:对海上风电规划和建设进行部署 200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