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应该汲取美国汽车三巨头哪些教训
    2008-12-10    本报记者:邢梅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是百年企业,被视为美国工业的象征,但是最近“三巨头”却急走下坡接连亏损,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有油价飙升和金融危机的客观原因,但专家认为,“三巨头”产品战略和企业管理上的短视病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车企应该警醒的。

  节能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美国汽车的衰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至今,由来已久。美国过去也有小排量车,但是不认真做,而日本汽车企业却用省油的小车打进了美国市场。如今的丰田在美国当地已经和“三大”平起平坐了,丰田在美国排第二,已经将克莱斯勒挤出了前三的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10月,汽车作为民用产业重新开始生产。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就把开发小型汽车这种节省燃料的汽车作为发展目标。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出把原有生产削减25%的通告,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近3倍,每桶猛涨到8.4美元。以丰田为首的日本小轿车抓住机会,以低廉的价格、可靠的质量和省油的优点迅速扩大了在美市场份额。贾新光说,虽然美国政府和工会联手,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对美国的出口,但却从此埋下了祸根。表面上看保住了美国工人的就业,但美国的汽车企业并没有从油价高涨中接受真正的教训。美国车企干脆把小型车市场让出来,专心做大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工程师陈一龙告诉记者,根据2003年的统计,国外每辆车耗油量年平均值美国为1.6吨,日本是1吨,德国意大利是1.1吨,说明美国对节能问题一直重视不够。美国的柴油车落后于欧洲,混合动力比不过日本,中国每年还要出口1000多辆电动车到美国。从技术上说,日本和德国完全可与美国相比,但在节油上美国则不是他们的对手,再加上美国工会力量强大,成本高,这一高一低在市场好的时候还可以不在乎,但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市场自然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这固然与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有关系,但美国车企的短视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车企认为小型车不赚钱,做大车赚钱。但是他们并没有认真反思,为什么丰田生产小型车赚钱?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减少浪费”,并持续不断地改进,不断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如果装配一个零件有十个动作,那么就研究有没有动作是多余的,然后想办法减少。
  贾新光说:“不是说搞大型车不可以,但是他们不该把小型车放弃了!”贾新光认为,美国有生产大众化车的优良传统,比如福特的T型车,通用最初创始人杜兰特创造的雪佛兰品牌单品牌销量也非常大,但是美国车企后来没有把好传统继承下去,追求豪华的配置,甚至装上飞机翅膀。他说,当年“甲壳虫”这个名字就是美国人起的,虽然美国人看不起这只“小虫子”,但事实证明,甲壳虫的销售并不差。

  小型车市场才是自主品牌的蓝海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自主品牌前一段时间实际上走了美国的老路,在车型上争相上马大型车,认为小型车不赚钱,国内市场占有量上不去就出口海外,认为海外是一片蓝海。实际上,小型车市场才是自主品牌的蓝海。5年前外国公司认为在中国做不了8万元以下的车,但是现在通用在国内的车型价格最低的只有4万多元,丰田、马自达也在中国市场力推其小型车,市场情况已经变化,竞争态势更激烈。
  陈一龙说,中国是汽车业惟一一块乐土,全世界的汽车企业都盯着中国这块市场,毕竟每年上千万的规模是印度等国家现在所不能比的。通用和福特虽然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对中国市场还是非常重视。观察近年来的车展可以发现,国外品牌的A型车都推出了最新产品,说明汽车巨头非常重视小型车技术。如果自主品牌不改进自己的微型车技术,在新一轮竞争中肯定要处于劣势。
  贾新光认为,仅靠低工资、压低零部件价格甚至偷工减料来控制成本是一条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日本车企的管理理念。他说,日本车上世纪60年代开始销售,也不是一夜流行,而是逐步培育市场,借助石油危机的机会一举成功。中国车企要认真总结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什么日韩车企后起而美国车企走向衰落?
  贾新光说,中国以现在技术条件,还是要走日本的路,好好学日本。改革开放30年中国车企改变了“松、脏、漏”即螺丝松、装配脏、漏油的印象,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在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下工夫。
  陈一龙认为,过去大家都认为中级车是最大市场,于是都去搞中级车,中级车不是不该搞,但从能源消耗、消费能力来说,最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还是节能的小车。

  政府要引导鼓励节能小车

  国内微型轿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SUV连续三年猛涨,陈一龙认为,这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己内部努力不够,另外政府引导不够。比如养路费上“一视同仁”,节能减排差距都没有拉开。通过这次危机,企业和政府都要真正转变认识,政府要制定引导、鼓励小型车的技术,企业要思考如何让改进提高小型车的性能。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面临的最大的历史机遇就是新能源车的后发优势。现在业内都看好比亚迪,就是因为比亚迪顺应了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陈一龙认为,节能和新能源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在经过百花齐放的阶段后,政府要尽快筛选并确定支持的方向和途径,确定从哪个市场起步,明确企业、政府、技术部门的任务。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能源消费和排放的认识的提高,企业也不能再按原来的老思路来思考问题。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要及时转变思路,不能原来卖什么还卖什么。随着竞争的加剧,老百姓要买有技术特色的车。
  造成中国小车销售上不去的一个重要要原因就是小型车技术含量太低。节油和安全是汽车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陈一龙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小型车碰撞试验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三星级,有的只有二星甚至一星。吉利最新推出的“熊猫”据说能达到四星的标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重量又增加了100公斤,增加了10%的重量就意味着油耗增加6%,这就要求研发更好的轻量化技术。
  “中国汽车没有危机问题,只有竞争问题。”陈一龙说,“只是看蛋糕能装在谁的盘子里”。这需要政府引导扶持,中国汽车企业只有更加重视安全节能车型的研发才能避免重蹈美国汽车“三巨头”的覆辙。

  相关稿件
· 雷诺-日产CEO:危机可能引发汽车企业合并潮 2008-11-26
· 跨国车企争食中国市场 自主品牌腹背受压 2008-11-26
· 合资门槛不断提高 中国汽车企业梦断俄罗斯 2008-11-25
· 危机袭来 中国车企"危"中有"机" 2008-11-20
·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印尼车企开始降低产量 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