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和CPI双降成品油价格改革时机显现
    2008-10-22    本报记者:安蓓 张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进一步深化市场对石油需求下滑的担心。不足百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已从7月中旬每桶147美元的高点跌至每桶70美元左右,跌幅超过50%。近期国际油价下行趋势明显,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否应抓住机会与国际接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成品油价格尽快理顺才能根本消除“油荒”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至每桶85美元时,国内汽油和柴油的零售价格都将与国际油价持平。这意味着,如果国际油价能够维持在当前价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局面将发生逆转。
  目前,我国原油价格由市场调节,实行与国际价格接轨,成品油价格则由政府调控。蒋洁敏说,政府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有其必要性。从长期看,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坚定的,关键是选择一个良好的时机,尽快实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民营石油企业的行业组织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也于近期召开媒体见面会呼吁加强国内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石油业商会会长张跃表示,在当前国际油价走低时,应抓住时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油荒’”,张跃说。
  国际油价于去年下半年一路上涨,在今年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并于7月中旬达到每桶147美元的盘中新高。国际油价的不断飙高给我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带来沉重压力。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加剧,国内炼油企业加工和进口亏损严重,大部分地方炼油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和市场秩序失调,“加油难”现象在国内一些地区相继出现。为确保供应,中央财政给予两大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炼油亏损巨额补贴,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面对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我国从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回落,为中国理顺能源价格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指出,此前拖延中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两个主要因素,国际油价过高和国内通货膨胀风险目前都有所减轻,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紧张缓解,“可以说时机已经成熟了”。
  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是5月份以来连续五个月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
  王庆认为,理顺能源价格是对中国经济内部不同部门间利益的重新分配,“其本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

  一步到位尚有困难配套机制改革是关键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指出,我国早已明确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制定了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目的是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能源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有利的价格体制条件。“但并未明确短期内与国际价格实时接轨,”他强调。
  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李哲认为,当前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方向应是加强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采取一步到位与国际接轨的改革方案尚不可取。
  他说,近期国际油价浮动幅度仍然较大,国内成品油定价仍有一定难度。此外,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应对国际油价高涨的能力仍然较弱;市场竞争主体尚未充分实现多元化,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指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时机不应取决于国际油价的高低。关键是建立一整套机制,使得国内市场不仅能接受国际油价下跌后的成品油价格下调,更能够承受国际油价攀高时的上涨。
  他强调,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关键,始终在于能源价格体制和税收配套改革的同时推进。应尽快解决价格机制问题,把燃油税加到成品油价格的组成内容上,让价格确实反映资源性产品的稀缺程度。
  王庆也认为,国际油价走势难以准确预测,不应把国际油价视为能源价格市场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的前提。能源价格改革应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对于实现可持续的、具有竞争性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