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厂家涨价就会提升国产车的品质吗?
    2008-04-02    本报记者:南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针对汽车涨价的传闻,一些人认为涨价会有助于阻止汽车厂家偷工减料的“暗涨”行为,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天真。不错,涨价会提升厂家的利润,但是在一个法规标准建设滞后的市场中,仅凭厂家的“自觉”会让他们把赚到的利润用于提升汽车品质吗?答案不言自明。
  汽车业内的人士都知道,对比进口车和国产车的品质,在车内用鼻子闻一闻、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就能立分高低:进口车内空气异味小,内饰做工精细;国产车内空气异味大,内饰做工较粗糙。表面品质差异的背后,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法规标准的差异。
  例如,在汽车业内知名度很高的欧洲U-NCAP、日本J-NCAP、美国NHTSA等,利用完善的测试标准和权威的认证向消费者提供可信的数据。面对这些公信力高、难度高的测试,汽车厂家如果不把心思和大把的钞票放在提升品质上,就会在测试中原形毕露,会遭到消费者的冷遇。而反观国内汽车市场,在诸多法规标准建设方面与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小的差距,这直接导致国产车的品质不如进口车,厂家也就敢于作出偷工减料的“暗涨”举动。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汽车法规标准建设方面国内也在积极追赶。例如,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各方对车内空气质量关注的提升,C-NCAP碰撞测试的推出等。但是综合看,我们的追赶还需要加倍努力。拿C-NCAP碰撞测试来说,目前,在碰撞环节之外,就衍生出很多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厂家利用高配置车型的好成绩“打包宣传”,在广告上误导消费者全部车型都能取得这样的碰撞成绩等。另外,由于C-NCAP选择新车做碰撞测试,这就给那些技术落后的老车型留下了生存空间。记者认为,本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C-NCAP应当对市场上销量最大的车型进行测试,不管是新车还是老车,这将有效推动落后车型的淘汰,发挥更大的科学引导汽车消费的作用。另外,对于大城市出租车换型,C-NCAP也应当积极涉足。毕竟,出租车的安全涉及公共安全,如果一款车在C-NCAP碰撞测试中得分太低,显然不适宜作出租车。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是这种压力多来自厂家的价格竞争层面。除了尾气排放法规相对严格,其余的法规制度层面的压力仍然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速法规制度建设的速度和力度,才能促使我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规范,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只把希望寄托在汽车涨价上,认为汽车涨了价厂家就会自觉增加投入提升品质是不现实的。
  相关稿件
· 上海通用汽车宣布:雪佛兰新乐骋在中国上市 2008-04-02
· 华晨汽车首款两厢车骏捷FRV生产线全面启动 2008-04-02
· 质检总局:东风汽车公司召回部分天籁轿车 2008-04-02
· 质检总局:雷诺产梅甘娜汽车存在安全隐患 2008-04-02
· 哈飞汽车全系达到国Ⅳ标准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