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才扬
摄 | 要不要买房?在观望情绪笼罩下的楼市,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房地产开发商近期在荧屏上的交锋论战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购房者在买与不买的问题中纠葛不断,渐渐地由观望滑向恐惧。
开发商的“恐惧”传染购房者
就在这两天,买不买房的问题又在福州市民游淑芳家掀起一阵波澜。“买不买房,在我们家至少纠葛了三次。”游淑芳无奈地说。 第一次是在去年上半年,游淑芳的儿子刚结婚,家里花了不少钱,本想买房的游家没有足够的钱支付买房的首付款。游淑芳回忆:“仅仅在去年上半年,福州市区的房价一下子由每平方米5500元窜到了7000多元。这是最近两年中,福州房价涨得最快的一段时期。” 第二次是在去年年底,受到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福州的房地产市场也和国内大多数城市的一样,持续经历着“量缩价涨”的行情,游淑芳盼着房价就此能降下来,但直到现在,福州的房价仍是只见涨不见跌,游淑芳想占个便宜买房的希望告吹了。 第三次就在今年春节前后,围着电视机看完房地产开发商们的交锋论战后,游淑芳一家商讨再三,最终倾向了“三四年后再买房”的建议。 现在游淑芳与儿子、儿媳一起挤在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里,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游淑芳单位分配给她的福利房。游淑芳说,她家的收入状况在福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和丈夫都是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儿子大学毕业两年也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想买个大一点儿的新房仍有一定的困难。 像游淑芳这样改变购房计划的家庭不在少数,但三四年后能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新房,多数人心里还真是没有底。在福州启智建筑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担任项目总负责的陈翰,是一位老大不小的单身汉,一谈到买房,他心底里冷不丁地升起一丝恐惧。 陈翰告诉记者,王石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坦言,对于去年房地产行业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疯狂,诸如开发商拿地的疯狂、土地及住房价格上涨的疯狂,以及消费者急切而焦虑的购房心态,感到“心惊肉跳”,甚至是恐惧。“王石讲的都是大实话,但王石的‘恐惧’已经传染给了我”。 陈翰说,近一段时间,房价要降的消息天天都能听到好几回,人人都有一种“不买很犹豫,想买很害怕,买了又后悔”的感觉,恐惧其实是一种信心不足的表现。游淑芳也有同感,她说:“其实,我们就只能决定现在不买房,没有能力决定什么时候能买房。”
真的要“三四年后再买房”吗?
闽江学院经济师林忠华认为,暂且不论开发商建议“三四年后再买房”是否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和企业的美誉度,单从建议的本身就揭示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前高房价的压力下,有经济能力买房的人绝大多数已经先买了,能力不足的绝大多数已经买不起房了。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说,受政策和市场两头夹击的楼市现在已经到了该顺从宏观调控大势的时候了,从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找到新的发展平衡点。 陈培爱认为,房地产业找到新的发展平衡点可参照两个指标系。一是,居民家庭收入和月供住房贷款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家庭收入与月供比值数字越小,表明购房者月供的压力越大。以厦门为例,当前这个比值大约是1.5,也就是说家庭66%的收入要用来供房,这显然很不合理。按国际上经验数据统计来讲,合理的比值是3,也就是说家庭的1/3收入用来供房。二是,一个城市的房价与普通居民收入之间的比值也要合理。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2到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到6倍之间。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平均在8倍左右,房价高得离谱,只会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破坏,也将打击楼市重上正轨的信心。
楼市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目前,不论房地产市场走势存不存在“拐点”,“买不买房”的论战是否持续,业已达成的共识是,楼市需要调整。但在如何调整的关键问题上,开发商们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分歧甚大,这让购房者更是无所适从。 据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观察,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上真正在博弈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部门。王阿忠认为,受到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各大银行的房贷政策在一步步收紧。正因为这样,开发商的融资渠道被“堵”了,国内许多城市频频出现新年第一波土地交易以“流拍”告终的惨淡局面,大多数开发商开始加入观望的行列。接下来,金融部门将会把房地产行业带向何方,还不能完全看得出来。 楼市走向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近一段时期,在深圳、上海等个别大城市,房价似乎显露出了降价的疲态,而在大多数中等规模的城市,房价依然保持“向上走”的趋势。林忠华认为,这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房地产开发商将重新调整在不同地区的投资布局,楼市整体走向可能更加扑朔迷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