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美元”下的能源选择
    2008-01-04    本报记者:王莉 肖莹莹 实习生:马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样化的能源结构和替代能源战略,在全球石油价格达到甚至突破100美元/桶时显得格外清晰和紧迫。从我国保有量较高的煤炭资源中提取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替代石油,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型可再生新能源,我国的石油替代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在高油价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专家认为,随着石油和其它能源的日趋枯竭,尤其是在国际市场高油价的“倒逼”之下,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煤化工领域强势崛起

  “虽然国际油价高企对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但作为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结构的国家,此轮国际油价飙升并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太大威胁。”一位能源专家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煤炭占据我国能源消费70%左右,在国际油价长期高位运行并最终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的时候,提高对煤炭,特别是清洁煤的开发利用,成为减轻中国经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提高我国能源自给比例的关键。此时,煤化工在我国能源替代战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发展新型的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制油化工产业,是我国现实的选择。”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上,神华集团副总经理、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说,在国际油价屡屡突破高点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加快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制油化工产业。
  据悉,包括神华在内,我国今年即将投产的“煤制油”项目共有三个,另外两个分别是伊泰和潞安。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每年5000万吨“煤制油”产能。“通过国家级竞标,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已拥有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生产技术。”
  潞安矿业集团董事长任润厚告诉记者,运用“煤制油”技术生产的油品品质优良,可达到欧Ⅴ标准,实现了“近零排放”。更为重要的是,煤制油的原料主要是下组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把很难提纯的有机硫转化为高品位的硫磺和硫酸等副产品,在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除“煤制油”技术以外,国内很多煤炭企业还纷纷投入到高炉煤气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能源的煤化工技术项目中。
  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强劲的能源需求也吸引了众多跨国能源巨头的目光,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驱动下,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世界石油公司在内的能源公司,纷纷来到中国寻找煤化工领域的商机。
  由美孚公司研究与工程学会向煤炭博览会提交的一份报告称:“以煤气化生产甲醇转制汽油(MTG)——液体燃料正在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美孚报告认为,煤气化制造甲醇汽油完全与普通汽油相容,而且甲醇汽油不含硫,含苯量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较小。美孚在中国已经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商业洽谈。中国作为世界煤炭大国,在煤化工产业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媒体报道,BP公司也有意投资中国的煤变油项目,其中包括对甲醇、二甲醚和柴油的投资,他们目前已与神华在煤制油项目上进行过接触;壳牌集团首席技术官杨艾科在不久前举行的“能源挑战与壳牌技术解决方案”的媒体见面会上也透露,壳牌已在中国煤化工方面签约了15个授权项目,包括煤气化、煤制油等清洁煤技术,这将为壳牌和中国的石油替代战略提供更多选择。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在高油价时代,与新型煤炭替代石油战略并肩前行的还有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以及我国对环境和气候的高度关注,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作出这样的判断。权威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两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达到15%,而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0%或更高水平。
  石定寰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发展水电,80年代后,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记者了解到,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我国水电建设采取了大中小型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了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
  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会占到能源总消费的15%。其中,水装机容量要达到三亿千瓦(其中小水电75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要达到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三亿平方米,再加上海洋能、地热能等,届时全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将相当于六亿吨标准煤。
  “可再生能源不仅得到了我国的极大关注,也是高油价背景下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石定寰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截至2006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两亿千瓦,其中小水电约8000万千瓦、风电7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5000万千瓦、地热发电1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00多万千瓦。世界风电2006年当年装机容量接近1500万千瓦,成为继火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要新增发电电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0%,生产能力接近2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年产量约35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的年生产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在石油替代方面开始显现作用。

节能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居高不下的国际原油价格,一方面是积极寻求石油替代能源,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节省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等节能举措减少中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开源节流”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成为人们面对国际油价不断攀升以及传统能源日趋枯竭时的必然选择。
  国家能源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日前在一次公开场合说,在积极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的同时,必须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战略意义。“从某个角度说,节约能源就是生产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在徐锭明看来,我国的“节能之路”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节省能源,第二阶段是降低能耗,第三阶段是提高能效,目前我国已进入第四阶段,即节能加减排,节能加新能源,节能加可再生能源。”徐锭明表示,节约能源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能源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同时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实际上,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多项举措推动全社会的节能。继“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之后,一系列诸如《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通知文件纷纷下发,在企业中、在社区里,与节能相关的标语、条幅随处可见,以节能为主题的社会活动也十分踊跃。
  有观察者说,高油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实现国家节能降耗战略任务的重要杠杆之一,高油价成为了当前中国节能文化产生的加速器。

  相关稿件
· 新闻分析:美国新能源法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 2008-01-02
· 新闻分析:美国新能源法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 2008-01-02
·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谈能源领域白皮书 2007-12-27
·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2007-12-27
· 我国酝酿能源领域立法 200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