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应该更加注重实际“节能”效果
    2007-11-07    新华社记者:蒋旭峰 程云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颁布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恰逢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在节能和环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不仅要看它的名称是否‘新颖’,更要注重它的实际‘节能’效果。”
  根据《规则》的规定,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目前国内许多厂家正在抓紧研发生产新型的清洁能源汽车。10月19日,奇瑞汽车公司与中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在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中石化将为奇瑞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环节提供先进技术油品,并为奇瑞汽车在绿色替代能源车型的研发上提供技术支持。
  《规则》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具有与所生产车辆相适应的生产能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具备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指定检测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现场技术和产品技术进行审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约为3800多万辆,私人汽车为2200万辆。
  汽车在给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部的统计显示,2005年交通运输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6.3%。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据则表明,在北京等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和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
  查道炯认为,发展新能源将有助于缓解能耗的紧张程度,并且改善空气质量。他同时指出,近年来,美国用玉米作为原料开发乙醇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国际粮食价格。因此,国内企业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统筹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