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巨头向发力 酝酿全线收编液晶市场
    2007-09-27    本报记者:韩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今年上半年平板电视市场来看,外资在占据大尺寸市场的同时,开始酝酿向中小尺寸发力。”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田晓娜日前向记者表示,外资市场策略的变化值得国产品牌深思。

洋巨头向中小尺寸发力

  业内人士分析,以往外资品牌更看重大尺寸,在大尺寸市场上保持着较高的售价和差异性较大的个性产品。这与一些外资品牌掌握上游面板生产线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拥有40英寸面板的三星和索尼就占据着80%的40英寸液晶市场。
  但是,眼下,三星等外资液晶开始向32英寸、37英寸中小尺寸市场发力。赛迪顾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星已经在32英寸液晶市场上占据了16%左右的份额,与居第一位的海信17%的份额相差无几。这说明外资在市场策略、竞争布局上有着比较大的转变,值得国产品牌思考。
  与此同时,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外资品牌平均价格普遍高于国产品牌,且降价幅度大于国产品牌。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拉开价格战,国产品牌将十分被动。
  另外,中外品牌市场格局也在发生较大变化。赛迪顾问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 ,从销售量占有率来看,三星仅次于海信跃居第二位,飞利浦跃居第三;排在前五位的品牌中,外资占三席;前十位的品牌中,外资整体市场份额上升。与此同时,外资品牌也将摘得一直由国产品牌持有的市场总量第一的桂冠。赛迪顾问预计,在今年三四季度,三星将在总量上超过海信,排在第一位。

本土品牌优势难保

  一直以来,国产液晶品牌基本上在各个尺寸都有分布,但是在中小尺寸上存在较大优势,而外资品牌向中小尺寸发力无疑将使国产品牌的优势减弱。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液晶不得不谋求新的市场突破。从上半年来看,国产品牌的市场策略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向大尺寸液晶和等离子市场转型。
  据悉,目前,海信、创维等国产液晶发力大尺寸市场,将52英寸液晶的价格降到了两万元以下,比外资品牌低近万元,以此激活大尺寸液晶市场。
  不过,在等离子市场,国产品牌在加重话语权。据赛迪顾问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虽然日立、松下仍占有70%的等离子市场,但长虹在等离子市场的占有率翻番,跃居市场第三,这与今年上半年长虹注重产业链整合的策略是分不开的。

平板厂商应注重内修外治

  据介绍,目前平板电视整体生产行业平均利润不足5%。那么,在微利与外资的打压下,本土品牌如何走出困境?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与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二是行业内主要厂商的竞争;三是对终端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目前,上游关键部件生产掌握在极少数的厂商手中,形成垄断;而参与竞争的品牌有40多家,数量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与此同时,平板电视销售处于买方时代,厂家多,消费者可选择面广,平板电视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城市,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
  在这样的竞争形势下,国产平板厂商应注重内修外治,所谓内修包括:进入上游面板及关键器件生产,与上游企业进行战略整合;继续完善与家电零售连锁的合作,加强自有渠道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与家装市场联合。而外治则包括:集中优势资源,在尺寸上有所侧重,降低成本;拓展销售区域,积极布局三四级市场;追求品牌宣传差异化,产品差异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