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9-24 记者:邹大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本报讯
记者在哈尔滨一些楼盘暗访时发现,一些售楼人员刻意制造“抢房”假象,让许多陷入“心理陷阱”的购房者轻易“上钩”。 “快带上两万元现钞定金,否则你看中的房子就没了,好几个客户都赶着来买呢!”每当电话里传来售楼员急促的声音,哈尔滨市民王女士都会被朋友“扯上”,打车直奔售楼中心。王女士说,一个外地回哈尔滨定居的朋友看中了香坊区锅炉厂附近的一个楼盘,但是对户型、朝向等多种综合因素并不熟悉,每次只好找她“参谋”,但是,她们先后折腾了四次也没有买到心仪的房子,其中最快的一次只用了10分钟就赶到了售楼中心,但还是被告知“刚刚卖出去”,给人的感觉就像销售人员所说“这里的房子太火了,都在抢,买上肯定错不了”。在经历了多次的“拉锯战”后,王女士“铁了心”的朋友终于在这个小区购买了一套朝向和楼层都很一般的房子。 记者在王女士所说的楼盘暗访时发现,销售人员的“心理攻势”的确很猛烈。“这个单元只剩这套房子,今天下午就会来人交定金,而且明后两天就可能提价!”一位售楼小姐提醒记者,“抢房”要趁早。但是,当记者过了两天再次看房时发现,这套房子依然“无主”,价格也没有变动,而且其他单元还有更好的户型和楼层可供选择。 对此,一位从事房地产销售策划的业内人士说,这些都是开发商的销售手段,有些则是销售人员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些好的房源被事先“冷藏”,在一些大的房展会上或每次新开盘宣传时“闪亮登场”,但通常属于吊胃口“看多卖少”,相对较差的房源则会被想方设法先卖出去,这样方便后期操作。许多购房者都是倾尽所有、借贷买房,房产也以居住为主,因此要仔细考察楼盘的地理位置、户型、价格等性价比,同时查看销售处的销售登记,防止购房时“一时冲动”被销售人员“牵着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