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似成跨国公司产品战略补充
    2007-08-22    本报记者:张秋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每年几十个大小车展吸引着众多的眼球,这也昭示着中国汽车消费后劲十足,跨国公司也从不放过每一个展示机会。图为哈尔滨国际车展上,国际知名品牌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玛莎拉蒂、保时捷、奔驰、宝马、雷克萨斯、沃尔沃、卡迪拉克、陆虎、捷豹等都一一亮相。国内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众多汽车企业也踊跃参加。新华社记者:李勇 摄

  7月25日,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事业部在武汉成立,该事业部将承担东风自主品牌轿车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标志着以自主品牌轿车研发建设为核心的公司新的创业将全面展开。此外,上海大众、北汽控股、广州本田、长安福特等企业也于近期宣布了自主研发战略,掀起了前所未闻的合资企业自主研发热潮。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道路的新起点,也意味着汽车行业利用外资开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合资车企加速研发中心建设

  7月18日,德国大众与上海大众在上海签署了合作开发新一代中高级轿车的联合声明,宣布上海大众将基于德国大众新一代B级平台开发全新一代帕萨特系列车,该车最早在2009年面世。这是德国大众首次以协议形式正式宣布上海大众开始进入德国大众全球开发体系。上海大众成为首家被外方认可并接纳成为外方全球整车开发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首家向外方股东承担全球新车型的研发计划的合资企业。
  7月19日,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首期投资20亿元人民币,所需资金全部由广州本田承担。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拥有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整车试作、实车测试、零部件开发等在内的整车独立开发能力。
  也是7月中旬,长安福特宣布“长安福特研发中心已经落成”,随后,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在深圳披露“到2010年将推出自主研发的五款轿车和一款SUV”。7月24日,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也宣布,将准备投资19.24亿元用于公司技术中心建立的投入。
  除上述合资企业外,诸如上海通用、东南汽车、神龙公司、一汽丰田、北京现代等,也都已经或者宣布将计划扩充研发中心。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80%以上的核心汽车合资厂商都建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或者公布了相应的自主研发计划。业内专家认为,在汽车合资公司提升国产化率的第一步已经基本成型之后,市场换技术到了关键的第二步——合资公司自主研发。

合资车企缘何竞相自主研发

  跨国汽车巨头原本是通过输入车型从合资公司获得稳定的收益,它为什么会支持合资公司在华成立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已开始反思中国汽车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成败,从而利用奖惩并施的政策“组合拳”来引导合资企业加快自主研发进程。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正在联手调查合资汽车企业研发状况,并敦促各合资公司兑现自己之前的承诺(所有汽车合资项目报批时,合同上都有关于详细研发体系的计划),如果不兑现,则将限制产能和停止审批新车目录。
  其实早在200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合资各方签署的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合资经营合同等文件的有关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未能实现合同内容要求的应抓紧进行完善。未能完善的,应暂停建设分厂并暂停进行新产品公告申请。”这可以看作是推动合资企业建立研发体系最直接的措施。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梅永红透露,合资公司研发中心建成后,研发特别是被定义为“科研成果”和“自主研发”的产品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即“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科研设施建设投资可在所得税前列支”。
  政府出台的系列引导性政策措施是合资企业推动本地化研发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是来自市场的压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28万辆和722万辆,同比增长27%和25%。中国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与此同时,自去年以来,以奇瑞为主的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发力,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更是超过德系、日系,已占整个汽车市场25%以上的份额,风头直逼合资品牌。跨国公司显然已意识到中国市场“本地化”研发的重要性,放开品牌防线只是其本土化战略调整中的一环。

合资自主似成跨国公司产品的战略补充

  业界习惯把合资企业搞本土研发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适应性改造、二是外形内饰合作开发、三是平台合作开发、四是总成合作研发。如果把这四个阶段看成合资企业本土研发的四代(技术合作企业外方向中方自主品牌转移不在此列)的话,广州本田无疑是走的最靠前的一位,即已进入到平台合作开发的“第三代”。而其他合资企业绝大部分还处于“第一代”和“第二代”阶段。
  广州本田自主研发之路之所以博得业界的一致好评,不仅在于其宣布“将开发全系列车型和新平台”,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将推出独立品牌。根据规划,广本汽研一期工程将在2009年完工,2010年将推出拥有全新的自主品牌车型,其知识产权完全属于广州本田。在销售渠道上,将不再采用“HONDA”品牌,而是启用全新的标识。
  但面对多年纠缠不清的合资博弈,合资车企的自主研发前景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
  以广本为例,尽管其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一再申明:“我们和日方之间达成的共识不是妥协,是双赢”。但来自日本本田总部的消息显示,本田社长福井威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州本田自主品牌车所开发的汽车为小型车,售价低于本田品牌,不会与本田发生竞争。这将为雄心勃勃的广州本田完全自主的计划划出底线。更有外电明确表示,广州本田将集中开发一万美元左右的小型车,而在中高级车型和SUV等细分市场上目前不会涉及。广州本田日方总经理大河原也证实,对于广州本田初期的自主研发,可能会导入目前已成熟的平台甚至可能是并不主流的研发平台。
  业界评论指出,一旦合资自主成为对跨国公司现有产品体系的战略补充,那么合资自主将以率先填补低端车型为主,也意味着合资自主将义无反顾地杀进目前自主品牌云集的10万元以下阵营,和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本民族品牌企业成为最直接的对手。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在合资自主的初期发生,这种战略意图将使得合资自主的未来充满变数。
  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自主肯定会有某种妥协,“跨国公司肯定不会在自己的主要市场培养一个自身的竞争对手的。所以,在车型分配以及产品定位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一点中方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而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中方研发能力到底能得到多大的提升?分析人士指出,自主研发是一条充满艰辛之路,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是否具有自主持续发展的进取心,是否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致力于再创新,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付守杰自己也承认,在合资自主的开始阶段,来自本田研究所的力量将决定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的成长速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