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P3之所以保证不了产品质量,是因为业内并没有一个正统的规范标准。(本报资料照片) |
MP3的质量问题近日备受关注。日前,信息产业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行业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其中针对32家数码企业MP3播放器产品的抽检结果合格率仅为34.4%,只有11种产品合格。
此次抽查涉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安徽及四川等地32家企业的32种MP3播放器,长虹佳华、魅族、清华紫光等品牌纷纷被检出存在问题。
质量之忧
此次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产品放音输出功率和信噪比达不到产品说明书上的标称值,表现为频率响应范围较窄,播放的音质不佳;部分产品配备的电源适配器没有达到国家在安全和电磁兼容方面的强制标准要求。
实际上,MP3的质量问题不止于此。上海市质监局2006年就曾经披露,400元以下的MP3占质量申诉总量的80%,而MP3播放器容量短斤缺两,低价产品质量较差,则成了消费者申诉MP3较为集中的两大顽症。
一位信息技术质检站专家说:“目前市场上流通的MP3和其他数码类产品容量,很多都在标示值的90%到95%,更有甚者,容量连标示的80%都不足。”
太平洋数码城一位MP3经销商告诉记者,MP3的内部构造主要由一个解码芯片、一个控制芯片、一个闪存芯片和一个电路板组成。通常情况下,厂家向外部购买解决方案,然后购买配件,内部有贴片厂的自己贴片,没有的,该环节也交由外部来操作。而不同的产品配件价格差距很大。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落后的、功耗大、信噪比小、失真度高的闪存芯片和劣质的线路板,有些甚至还会采购二手的旧芯片。
业内人士分析说,信息产业部所公布的这个抽查结果,对于品牌厂商和消费者来说都算是敲响了一次警钟。一方面提醒厂商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歪门邪道”,以至于最终自吞苦果;而另外一方面,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MP3播放器的时候,不能够一味追求低价,产品品质与价格同样重要,如果仅仅看价格购买,也许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行业之乱
记者从数码市场上了解到,现在已很难看到专卖MP3的商家,很多商家都把MP3产品作为附带销售产品,柜台里面陈列的MP3产品仅为几种,被MP4、音乐手机等产品挤到了不显眼的角落里。
谈及被冷落的MP3产品,商家抱怨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现在很少有商家愿意再继续独立经营MP3产品了。据透露,不少MP3渠道的批发利润已压低至三到八元钱,而零售渠道的利润也在15元左右。
对于MP3销售的疲软,大多数国内品牌厂商采取了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刺激市场,使MP3播放器整体市场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混乱无序的阶段。“部分企业盲目跟风,而成本却没有得到控制,在‘低价’、‘低质’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优百特公司总经理马先勇说。
经过几年高速发展,目前MP3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MP3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不少小型企业甚至家庭作坊都能投入十多万元进行“MP3”生产,导致MP3生产渐渐步当年电视机、DVD机产业过度生产的后尘。据了解,目前国内共有近400个MP3品牌,更有不少没有品牌的MP3地下小作坊,而这些小作坊单在华南地区就有近千家。
不可否认的是,整体MP3市场产品品质较之前几年已经有所提升,不过,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还是国产一二线品牌,至于那些杂牌则依然以低价作为杀手锏,很多贪便宜的消费者还是屡屡中招,售后服务方面的纠纷也就更多,甚至出现了某品牌客服打人的事件。
标准之失
有关专家指出,之所以保证不了产品质量,是因为业内并没有一个正统的规范标准,只有厂商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所以很难说产品是否合格。一位被信产部列为不合格产品的企业高层听到抽查结果时感到很无奈地说:“国家都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我们的产品怎么就不合格了?”
关于抽查结果,信息产业部方面表示,将根据本次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相关地区的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也应会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督促本次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整改。
信息产业部同时提醒用户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并要求销售、生产者依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质量投诉问题。
对此,珠海市魅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划部相关负责人声称,该公司目前不会采取退货及召回处理。该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均有相应政府机构检测后出示的合格证书,对信产部的抽检结果“不能理解”。
而长虹佳华的客服人员则表示,公司相关部门当天已紧急开会研究此事,最终的结果是,公司认为自身的产品只是没有达到最佳声音标准,但这对用户听歌没有影响,因此公司不会给用户退货。
尽管相关厂家纷纷“喊冤”,但业内人士指出,相关行业标准的缺乏,已使这个行业在价格竞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低价吸引眼球,低质也让消费者怨声载道,只有行业标准尽快出台,才能为中国MP3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