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全国有汽车维修企业22万家,随着中国政府规范汽车服务市场和市场出现强劲需求,到2010年全国汽车修理厂将达到40万家左右。1983年成立的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迄今已成功举办41届此类展会,经过多年努力,该展会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最具影响、最具规模的行业盛会。图为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12届汽车保修设备展,参展者正在布置展品。这届展览会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韩国、日本等国的厂商和用户都将组团参观展览会。
(本报资料照片) |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有目共睹,以维修保养改装为代表的汽车后市场随之也成为全球资本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但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汽保的发展与全球化国际高峰论坛”上,记者却发现,我国汽车保修设备制造企业却纷纷将目标客户锁定国际市场。与会企业和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我国汽车保修设备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
汽车保修设备出口态势良好
“伴随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田国华告诉记者,从1970年我国出现第一家汽车保修工厂至今,我国汽车保修行业发展速度不可小觑。截至2005年,我国汽车保修设备制造厂商已经由1983年的61家增加到1300多家,年工业产值由2000万元增加到90多亿元,出口产值也由100多万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步建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业界观察家预测,汽车维修企业今后每年将以10%至15%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各种类型的汽车安全监测站将达到2400至2550个,仅用在汽车检修线上的监测仪器,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4.8万至5.1万台,再加上全国几十万家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汽车后市场对先进汽车保修产品的需求量将相当可观。
“目前我国本土保修企业制造的产品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我国汽车市场对高精尖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越来越多的汽保企业开始把目标瞄准国际市场。”田国华说,我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和技术的出口主要面向第三世界国家,尤其在东南亚、中东和南美地区,我国的汽保产品很受欢迎。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汽保设备出口额达到近20亿元,比2005年增加三亿元,且整个行业的出口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全球化战略是必需还是被迫
“虽然汽车产量的飙升给我国汽车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全球汽车市场的总量相比,我国汽车保有量所占比例仍然偏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汽车保修设备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必须将发展战略提升到全球化的高度。企业只有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田国华这样告诉记者。
田国华的观点得到了汽车保修设备制造企业的广泛认同。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维修设备的科技企业,2002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公司便加快了国际化步伐。2003年5月,元征收购了一家德国公司,同时成立了欧洲分公司,并借此把产品打入欧洲市场。在公司总裁刘易之看来,国际化策略就是要敢于竞争,要不断进攻而不是防守。刘易之告诉记者:“走向国际市场是我国汽车保修设备企业的目标和出路。”
然而,面对国内方兴未艾的汽车后市场,选择“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企业似乎另有隐情。
大昌集团格普国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栋颇显无奈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汽车保修行业存在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国内生产企业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因此企业选择到国际市场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目前,许多外资汽车服务商和汽车保修设备经销商纷纷筹划在中国发展,我国的汽车保修市场份额正在被进口产品所挤占。”营口大力汽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立本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关税大幅下调,国外汽车保修设备的价格越来越有竞争力,再加上一些国外厂商直接在国内投资建厂,利用我国国内原材料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等优势,生产出的产品给国内的汽车保修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很大威胁。“面对外资的压力,本土汽车保修企业不得不走向国际市场,寻找更大发展空间。”宗立本如是说。
“走出去”还缺少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汽车保修设备企业其实并不鲜见,很多企业已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尝试,并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国外市场的行业准入制度、产品和技术标准,甚至文化差异,再加上企业间相互合作、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不足,致使许多走出国门的保修设备企业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都耗费了巨大的资源,甚至代价成倍高出在国内市场,中国汽车保修设备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位行业观察家告诉记者,从总体上看,中国汽保产业出口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出口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提高。具体而言,我国汽车保修企业受规模、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的制约,在“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是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我国汽保产业总体水平不高,汽保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力量也较为分散,竞争力不强。我国汽保行业产值还不到世界汽保产业产值的5%,而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汽保产品研发能力还不具备。
其次是缺乏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比例不高,而许多具有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又难以扩大,从而导致新产品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较低。
“中国汽保企业需要尽快建立自主研发中心,迅速提升产业水平,避免在低水平徘徊。”吴栋表示:“企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要有知识产权观念,海外保护意识要强。国际化不仅仅指出口,还需要企业具有全球化的市场观念和发展策略。”
另外,在售后服务体系方面我国的企业也不具有优势。目前我国汽保企业在国内各大城市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点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企业,在国外建立售后服务网络的企业则是少之又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由此表示,在个性化制造与人性化服务更加突出的国际市场,如何满足每一位终极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摆在我国维修服务行业面前的新任务和新挑战。通过完善而周到的服务吸引消费者,不仅将提高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更是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