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节能减排步履艰难
    2007-05-08    本报记者:王莉 实习生:杨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某钢铁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
拆除淘汰的电炉。(本报资料照片)
  来自多方消息表明,中国政府将“铁腕”出击狠抓节能减排。作为能耗大户,中国钢铁业所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近年来集中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一些地方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炼钢生产屡禁不绝,即使大型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出15%。

  “钢铁业降低能耗不仅是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也是钢铁工业自身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远东钢铁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中国钢铁业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钢铁工业大而不强 能耗污染居高不下

  中国经济近几年高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受国际需求的影响,钢铁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引起钢铁产量逐年大幅上涨。以2006年为例,我国GDP总量达到20.94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为此消耗的钢材消费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材消耗量的30%,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可比能耗要高出15%。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忧心忡忡地指出中国钢铁业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生产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大量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要求的小钢厂四处丛生,给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三是产业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大量出口的钢材产品以钢坯和长材等初级产品为主,档次和质量比较低,而大量高端钢材产品仍然依赖进口。”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马凯认为,主要是近几年来,各地在经济增长中只是一味重视“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高,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上没有大的改变。
  2007年是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规定淘汰200立方米以下高炉,20吨以下转炉、电炉的最后一年。在日前由国务院召开的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中,记者了解到,2006年全国钢产量突破四亿吨,占全球钢产量近1/3,今年第一季度,钢产量同比增长22.3%。目前,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14%,而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0%、15%和10%,污染减排任务艰巨。
  “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节能降耗潜力很大,可以大有作为,降低能源消耗也是钢铁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戚向东表示,“淘汰落后,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是钢铁企业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批中小钢铁企业节能降耗、治理污染的任务很重,必须要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中小钢铁企业成为节能减排瓶颈

  “钢铁行业仍存在总体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告诉记者,“目前钢铁行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总量扩张仍在继续,落后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20%左右,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艰巨,难度也很大。”
  “但是,由于受到高额利润的驱动,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工作常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来自河北唐山某钢铁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施行差别电价,但是远远低于我们的利润,所以市场需求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而且,事实上,各地政府为了提高GDP的增长数量,创业绩,节能降耗执行也不彻底。”
  河北是我国钢铁产量第一大省,钢、铁、钢材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钢铁是这个省的支柱产业,钢铁能耗占工业能耗的45%,而工业能耗则占社会总能耗的70%以上。“全省2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除少数是国有大型企业外,民营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数量占七成。受资金、生产规模、管理水平限制,河北中小钢铁企业成为节能降耗的瓶颈。”唐山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如是说。
  “目前钢铁生产已经由内需拉动转变为外需拉动。现在国外钢铁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国际钢铁价位持续高位运行,导致出口大量增加,为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戚向东对记者说,“落后产能的淘汰,一定要在钢铁产品行情低迷,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实现。否则,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产品畅销的大环境中,仅靠行政手段是难以奏效的。中国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为落后产能的继续生存,提供了很大空间,这就加大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难度。”
  “节能降耗是项硬功夫,要求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同样成为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的一道门槛。小钢铁企业由于缺乏污染治理设施,违法排污行为屡有发生,吨钢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大型钢铁企业的几倍。”戚向东强调,“中小企业包袱轻,运作成本低,只要能维持下去,就不愿考虑通过管理的细化降低能耗。他们各自为战,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能耗不可能有大幅下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产业和耗能大户,国家对钢铁行业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博弈,钢铁产业政策中所确定的“淘汰落后、调整结构”这一目标的最终达成仍是任重道远。
  但在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看来,产能过剩可以靠市场需求增加消化掉,但“企业过剩”则无法解决。他对记者表示,解决“企业过剩”的惟一办法就是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鼓励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宝钢兼并新疆八一钢铁,拟与邯钢共建邯钢西区500万吨新板材项目;鞍本钢铁集团重组将走入实质性阶段;山东地区钢铁产业结构重组在积极推进;西南地区也在进行搬迁调整和兼并重组。同时,惊心动魄的国际钢铁并购深刻影响中国钢铁业。
  “中国钢铁业今年应该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兼并重组会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更快开展。”戚向东表示。
  尽管如此,现在企业跨地区、跨省市联合重组进展仍然缓慢,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近两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罗冰生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体制性的障碍。现行的企业汇总缴纳所得税的税制导致每个省市、每个地方都是利益主体,都希望自己的钢铁工业发展,而对于跨地区,跨省市的发展则往往持保留态度。
  唐钢集团董事长王义芳也认为,财税体制“分段吃饭”决定不同的钢企有不同的级别,同时,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同是目前钢企跨省并购困难的主要问题所在。“另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观念上,很多中小企业都抱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可以说个人利益或区域利益也已经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障碍。”王义芳补充道。
  就如何促进钢铁业的做大做强,罗冰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全国性的企业联合重组的总体规划。制订政策时应从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各地的既得利益进行照顾,在保护地方应有利益的基础上,协调各部门关系,以更好地推进跨省市、跨地区的钢铁企业联合重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