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米勒:跑赢大盘的基金经理
    2009-09-18    本报记者:赵晶 实习记者:韦夏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按常理,在一年中战胜股市的基金管理人就会被认为是成功的,如果连续两年做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开始注意他,当他能使这一壮举持续5年或更长的时间,他便会得到那些只有卓越出众的投资专家才能得到的赞誉。
    美盛基金公司的比尔·米勒就是为数不多的这类优秀基金管理人之一。在截至2003年1月31日的10年里,经历了股票市场历史上最大的4年连续上涨,以及紧随其后的令人痛苦的熊市,比尔·米勒管理的基金取得了16.86%的年化平均收益率,几乎比标准普尔500指数高出6个百分点。
    比尔·米勒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北佛罗里达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货车调度站的管理员。父亲在为家庭支付了每周开销之后,都会留出一些钱来购买股票,并且向比尔灌输钱和投资重要性的观念。一天早晨,在父亲阅读报纸的财经版时,比尔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股票市场的问题,他对那些深深吸引着他父亲的字母和数字深感好奇,此次对话开始了比尔与股票的“恋爱”。
    比尔在进入大学后,继续沉浸在各类投资书籍中。他除了对股票的兴趣持续增长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的兴趣。比尔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研究,还主修了经济和欧洲思想史等。197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两年后,比尔开始了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哲学课程的研究生生涯。在研究学习中,比尔对实用主义和一些伟大思想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都帮助比尔形成了他自有的投资策略。
    1977年,比尔充分利用自己的投资经验和经济学的学业背景,获得了一份在一家生产钢铁和水泥产品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助理的职位。由于欣赏他的能力,公司主席最终晋升他为财务主管。作为其职责之一,比尔管理着公司的投资组合,管理公司的资产使得比尔和莱格·曼森———当时规模相对较小的一家专业投资公司的几名负责人之间有了联系。在此期间,比尔和莱格·曼森的总裁奇普·曼森建立起职业的关系。
    1981年10月,比尔正式加入莱格·曼森。6个月后,他和当时的共同管理人厄尼·奇勒一起发起了莱格·曼森价值基金。比尔和厄尼当时非常关注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因素,比如市盈率、市净率和市现率。而从结果看,他们的投资原则被证明是那段特定时期里最佳的选股方式。以后的4年里,莱格·曼森价值基金的投资业绩遥遥领先于它的竞争对手,其投资组合方式使得它成为当时全美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
    在对基本面投资方面,比尔先对市场进行梳理以找到交易价格相对其未实现的价值大幅折价的公司,这和大多数价值投资者的方法是一样的。而区别之处在于,比尔用于衡量价值的方法。大多数价值投资者仅仅查看公司的市盈率,但比尔发现,就其本身而言,这些数字并无实际意义。为了确定可能的投资对象的潜在价值,比尔和他的研究团队要对相关公司经营策略的所有方面进行详尽的经济价值分析。在研究一家公司时,比尔和他的员工会进行所谓的场景分析。每一场景包含对一个预测期内的现金流量的详尽分析,得出的数据越是靠近,研究团队对所给出的企业的预测价值就越有信心。
    选择投资对象只是比尔成功投资的一部分,他在资产配置上也与众不同。他的价值基金投资对象通常不会超过45只股票,相对集中的持有对象,使比尔和他的员工能够深入地调研投资组合中的每一只股票,并和每一家公司的管理层保持密切的联系。另外,比尔买入的股票通常会持有很长的时间,他的资金周转率只有25%,或者换种说法,股票平均持有年限为4年。比尔曾表示自己希望永远持有一只股票,但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他会补充说,只有当他和他的员工对其基本价值和管理层有信心时,才会继续持有。
    比尔还善于在废墟中发现价值。他从投资快速增长的公司中赚了很多钱,同时他也从买入低价交易的股票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为自己赢得了名声和可观的收益,比如泰克国际。由于与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不法行为相关的问题而苦苦挣扎,泰克国际的股票2002年遭遇沉重的抛售压力,下跌到每股10美元左右。通过对泰克国际的资产估值,认识到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后,比尔将下跌看做是大举投资的最佳时机。从2002年年中到2004年第一季度,泰克国际的股价几乎增长了两倍,比尔可谓是战果辉煌。
    由于在2007年的表现差强人意,比尔管理的美盛基金遭遇了投资者的巨额赎回。2008年《财富》披露的信息中指出,由于贝尔斯登股价暴跌,美盛基金持有贝尔斯登公司约1.35%的股份,可能出现投资损失估计达1.986亿美元。然而分析人士称,连续两年落后于标普500指数并不会使比尔·米勒这位明星经理的光环褪色。他管理的雷格梅森价值信托基金最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达8.3%,战胜了86%同类型的基金。同时,他创造的15年跑赢大盘标准的业绩还是很难超越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