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季”,随着光明乳业的年报披露,正如行业专家所预测的那样,中国乳业业绩全线飘红,正式宣告全面复苏。但在靓丽数据的背后,行业的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说上一个十年,中国乳业的最突出成绩是打造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做大了中国乳品市场的话,那么,进入下一个十年,民族乳业更应该关注如何夯实根基,不断做‘强’。”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表示:在当前的中国乳业持续增长的大好形势下,民族品牌不应只关注销售、利润、规模和排行,而应该更清醒地看到中国乳品企业与世界顶级乳品巨头之间的差距,从品质、研发、管理等各方面苦练内功,让一大批“中国牛”真正成长为在全球竞争中开拓前行的“世界牛”。
强化基础 专注做出好牛奶
纵观一百多年的现代乳业历史,无论销售额多高、市场范围多广的世界乳品巨头,其根本依然是一杯高品质、绿色健康的好牛奶。从“中国牛”迈向“世界牛”,民族乳品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做强根本,让优质奶源和创新科技完美结合,提供更多更好的乳制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方面,民族乳业的领先品牌已经早早开始了谋篇布局。 在呼和浩特,乳品专家说,早在几年前,中国乳业的领导品牌蒙牛就开始布局“生态草原”计划、并投入巨资建设十几座大型牧场,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使得蒙牛的牧场奶源已占到绝对主体,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奶源制高点。在中国乳业逐渐发展进入成熟期的时候,蒙牛布局奶源的举措逐渐显现出越来越清晰的战略作用。 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记者看到:借助万头牧场,蒙牛生产出可与欧洲高品质原奶媲美的奶源。与此同时,蒙牛还请来洋专家,用动物福利理念饲养奶牛。这一系列举措,使蒙牛特仑苏等高品质产品快速成长,并在世界乳业大会上代表中国一举夺得全球大奖,实现了中国乳业一个世纪以来零的突破。 与优质奶源培育并举的,是蒙牛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蒙牛意识到,“中国制造”的核心在于中国“智”造。在创立之初,蒙牛就按照国际领先企业的经验,将研发费用占销售额之比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 今天,在蒙牛投资12亿元建立的国内最大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产基地,平均每9天申报一项专利,每6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在这个研究院里,汇聚了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丹麦阿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6家国际国内乳品技术提供商及科研单位,聚合成蒙牛不同寻常的研发能力。
强化内功 创造中国乳业管理模式
“从国外的乳业发展经验来看,要培养一个世界级的乳业巨头更需要打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与制定符合时代特色与需求的企业战略,真正做踏实,做‘强’,这样才能为企业向着世界级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知易行难的“OEC”管理模式首次在乳业得到彻底的执行。记者在蒙牛参观时看到:推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企业的每项工作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其结果又与员工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而这种管理的背后,正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动力所在。从总裁到员工,每人每天进步一点点,企业就不断从优秀迈向卓越。 今天,这种卓越管理效应正在不断显现,蒙牛2009年的半年报表明三项费用大幅度下降,说明蒙牛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降低成本的效果。同时,通过管理,提升效率,员工收入也居于行业之首,形成了良性循环。蒙牛的管理模式在业界一直享有声誉,吸引了众多同行前来参观,被称为“蒙牛模式”。
做强乳都 引领乳业强国之路
世界乳业增长的50%来自中国。而中国乳业增长的50%以上来自内蒙。2010年,乳都所在的呼和浩特市明确提出,要向绿色GDP转变,实现呼市向“绿色乳都”转变。而蒙牛等领先企业的经验表明,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可行并且收效巨大。 “我们看到,蒙牛投资4500万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畜禽类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厂,日处理鲜牛粪500吨,日生产沼气12000立方米,年发电量1千万度,年减排温室气体约25000吨CO2当量,实现奶牛‘发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对此项目授予‘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大型沼气发电技术推广示范工程’。蒙牛还在在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方面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马宇在考察乳业时指出,蒙牛的绿色发展战略,代表了行业领先企业对整个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责任。 马宇认为:对于民族乳业品牌来说,调整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真正从基础做起,不盲目求大、扎实做强,向全社会倡导的绿色经济战略靠拢,是未来乳业发展的一道“必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