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物价以及随之导致的加息问题,当前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政府官员反复表态称物价涨幅可控,年内不存在通货膨胀,但是金融机构的很多分析师却认为物价将持续上涨,加息迫在眉睫。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发现,当前对物价走势看法多样,但是实际上由于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并没有确切结论,从而也就很难得出物价会持续上涨,央行随之进行加息的结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上证指数从3102.40点连续下跌,到达2963.44点,直至17日,市场才出现57.64点的放量长阳。
官员称近期无通胀之忧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2月份为春节所在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升2.7%,仍处于正常区间,近期并无通胀之忧。 他给出四点解释:首先,与往年相比,新涨价因素并不高,没有出现新的、异常性的价格上涨。其次,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受春节和雨雪灾害天气等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影响。再次,国内基本消费品供应充裕。最后,反映价格长期变化趋势的大宗商品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均大幅回落。 周望军同时表示,2003年以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应对通胀、通缩的经验,各项应对措施比较完善。只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是能实现的。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接受某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后三个季度开始,物价环比上升的速度一直在比较均匀地缓慢提高。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在没有新变化的情况下,折合到2010年CPI涨幅应该低于3%。 苏宁说,根据历史数据,中国的物价上涨,多数情况下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但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六年丰收,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通胀压力不会很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在3月14日表示,央行是否加息与通货膨胀具体数字有关,央行关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关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但从央行角度说,是否加息主要还不是根据已公布的CPI数字,而是需要提前有个预测的数字,根据这个提前预测的数字,确定货币供应量。
机构预测通胀压力致近期将加息
虽然官员近期频繁表态不必担心通货膨胀,但是金融机构却大多持相反的观点。如国信证券宏观资深分析师林松立就认为,CPI上涨压力4月份后将逐渐加大,而且下半年压力会大于上半年。他说,2009年M2同比增长26.7%,显著高于前几年的M2增幅。2010年1月、2月份M2同比增长分别为26.0%、25.5%,预计全年的M2增速达19.5%。货币的超量发行在短期内会推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但在中长期必然会部分在物价上得到体现,M2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有六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滞后期。虽然目前二者的时滞效应更加推迟,但2009年及2010年信贷大量投放所造成的流动性充裕现象,在2010年的CPI后期走势上必然会有所体现,成为CPI上涨的基本支撑力量。 林松立说,2009年第四季度CPI上涨迅速,引发了市场较强烈的通胀预期。今年1月份CPI同比仅上涨1.5%,给人以通胀压力已经缓解的迹象。而2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7%,显著高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近两个月的CPI波动现象是由于春节错位所导致,1月份CPI冲高回落并不代表通胀压力已缓解,而2月份的CPI同比的大幅上扬也不代表CPI在加速上涨。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认为这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是中国可能发生通胀的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他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国际市场上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油价上涨,由此对中国通胀的‘倒逼’,国内将很难把握,也控制不了。” 基于这种看法,这些机构认为最快本月就会再调准备金率,4月份加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日前就曾对记者表示:由于通胀较快上升,政府将继续使用数量型紧缩手段,如窗口指导银行贷款,加大央票发行量,以及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考虑到3月份有7000多亿元的流动性到期,准备金率本月就可能上调。 国泰君安分析师陈岚则预计央行将于4月下旬加息。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由于2月份物价升幅超出市场预期,同时2月份出口增速升至45.7%,且预计30%以上的出口高增速将一直保持到3季度,出口强劲复苏、投资由于惯性不会大幅下降,加之物价温和上行,因此,我们判断央行动用价格型调控手段的压力也在上升。到了4月份,“因为届时公布的经济数据将显示经济连续两季过热,而2006年4月下旬启动贷款加息的背景也正是经济连续两季过热;加之通胀上行的趋势不变,因此针对经济过热的贷款利率和针对通胀的存款利率均有上调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