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排名位次下降急剧前10个国家 |
|
2007-2009年中美经济形态与复苏路径 |
在过去的四年里,《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基于结构主义经济理论和系统方法,成功地预测了这次全球经济危机。2006年报告预测2007年“全球贸易投资风险状况总体向好”,2007年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将进入8年周期谷底”,2008年预测“经济紧缩的滞后效应可能使2009年经济紧缩程度超过2008年”、“2009年后期世界经济或将复苏”。 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WERCCN)、首都流通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指数中心(BCEIC)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SAGE)院长季铸教授主持编制的《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2009),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2008年全球100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并对2010年全球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提出预警。以下是该报告的部分内容:
国家风险评级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从全球100个国家经济风险评级情况来看,处于A级以上(含A级)的国家共有57个,其中AAA级国家有芬兰、卢森堡、新西兰三个国家,仅占总量的3%。AA级国家有澳大利亚、奥地利、巴林、比利时、巴西、喀麦隆、加拿大、智利、中国、丹麦、德国、希腊、爱尔兰、以色列、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摩洛哥、荷兰、挪威、秘鲁、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英国、美国等30个国家,占全球100个国家总量的30%。另外,2/3的国家经济风险处于A级以下,国家经济风险较大。其中,津巴布韦最低,为CCC级,国家经济风险极大。 从100个国家债务风险评级情况来看,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智利、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等21个国家为AAA级,中国等15个国家为AA级,两者相加,国家经济风险状况良好的国家占总量的36%。哥伦比亚等其余64个国家在A级以下,其中玻利维亚等17个国家评级在CCC级以下,尼加拉瓜和津巴布韦2个国家具有严重债务风险,评级为D级,国际支付风险极大。
全球和平稳定总体趋势继续加强
《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2009)报告显示,包括国际和平、国内稳定、法律效率三项指标在内的政治风险指数平均值为0.8561,比2008年平均值0.8401提升了2%,全球政治风险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8年世界经济继续在和平的主旋律中向前发展。数据表明,在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政治风险指数中,前10名均是发达国家,后10名有7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非洲的纳米比亚在100个国家政治风险指数排名中首次进入前15名,而日本、法国、斯洛伐克这些发达国家由于受到国内政府更迭、参与国际战争等非稳定因素的较大影响,在本次排名中有较大的滑落。
全球国际支付风险有所增加
由于全球经济放慢增长速度,市场明显萎缩,多国金融紊乱和生产及出口下降,许多国家经济出现衰退。事实表明,各国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复苏,但金融修复、库存消化和生产复苏仍需要一个过程。《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2009)报告显示,包括国际贸易差额占GDP比重和国家信用等级两项指标的支付风险指数平均值为0.6874,低于2007年0.7128的平均值,下降3.5%,更低于同期全球100个国家贸易投资综合风险指数平均值0.7431的水平,全球国际支付风险有所增加。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拥有自由的经济体系、灵活的汇率制度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往往比发展中国家具有更良好的支付能力。政局不稳,经济环境较差,体制不健全,使得非洲国家面临更大的支付风险,在最后10名中就有6个国家来自非洲。 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稳定。中国支付风险指数0.9063,高于综合指数0.8516水平,排在全球第24位,略低于综合指数排名,AA级国家信用指数较好。外汇储备充足,但使用效率不高,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潜伏巨大投机风险,中国支付状况亟待优化。
2010年:谁是新的爆发危机国家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出现危机往往是经济危机和支付危机同时出现。2008年冰岛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综合指数从上年的第28位下降到第90位,同期国际支付风险指数从第67位下降到第95位,经济风险评级为BB级,支付风险评级为CC级,支付危机和经济恶化相互作用导致经济危机。由此判断,2010年可能出现经济危机或支付危机的国家可能是尼日利亚,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综合指数从上年的第29位下降到第82位,同期国际支付风险指数为第97位,经济风险评级为BBB级,支付风险指数为C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危机的国家。 数据显示,津巴布韦、乍得、阿塞拜疆、牙买加、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尼加拉瓜、马达加斯加岛、巴基斯坦、拉脱维亚、冰岛、塔吉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联邦、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尼泊尔、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爱沙尼亚是经济风险最大的20个国家。 与此同时,津巴布韦、尼加拉瓜、马达加斯加岛、尼日利亚、阿塞拜疆、冰岛、保加利亚、阿尔及利亚、乍得、布隆迪、冈比亚、毛里塔尼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莫桑比克、玻利维亚、科威特、柬埔寨、卡塔尔、蒙古、牙买加则是支付风险最大的20个国家。
各国经济形态与经济复苏路径
为了更好地对世界经济复苏情况作准确、科学的判断,我们以中美两国2007-2009年经济状况作为考察样本。 1、中国由经济膨胀转向经济实胀 2007年中国处于经济增长、价格上涨的“经济膨胀”,2008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四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与物价变化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似乎要转向经济下滑、价格下降的“经济紧缩”。不过,在中国采取大规模扩张政策后,这种经济下滑的趋势被扼制。从2009年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反弹。然而,扩张政策没有使经济转向预期的经济膨胀。相反,在全球经济危机、世界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比正常年份超出一倍多的过量投资加剧了生产过剩,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市场价格下滑,转而进入经济增长、价格下降为特征的“经济实胀”。2007-2009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膨胀→经济实胀→经济复苏”的转变过程,而经济复苏的程度关键看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价格能否转向正增长。 2、美国由经济紧缩转向经济复苏 2007年美国已经出现“低增长、低膨胀”的经济紧缩迹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从2007年的2.3%降为2008年的0.4%,并在2008年下半年后期陷入经济衰退。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以2.8%的速度强劲复苏,取得了自2007年以来11个季度中仅次于2007年第二、三季度3.2%、3.6%的好成绩,国内消费增长强劲,住房消费更是23%的高速增长。2007-2009年,美国经济经历了“经济膨胀→经济紧缩→经济滞胀→经济复苏”的转变过程。 实践表明,中美两国经济危机的性质、复苏的路径、发展的结果不尽相同。 首先,经济危机表现的性质不同。美国是金融危机,受其影响,国内企业一度因为资金短缺而生产困难。从逻辑上讲,美国经济只是出现暂时性“贫血”,资金短缺,不缺市场,美国企业没有库存拖后和市场过剩问题,只要解决了资金问题就可以恢复生产,就可以实现经济复苏。相比之下,中国则是工业经济和出口受阻形成的生产过剩危机。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市场紧缩,出口下降,生产过剩,工业经济结构与外向增长方式受阻,经济转向紧缩。 其次,中美两国的经济复苏路径不同。美国经济复苏首先是市场复苏,经济稍后转向增长,从而实现快速的“V”型复苏。相比之下,中国经济首先是在大量政府投资刺激下形成的生产复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受限,生产越多,过剩越多,价格下跌也就越多,陷入经济增长、市场过剩的经济实胀。 第三,经济增长的结果不同。美国政府向金融机构大量注资符合国内经济“贫血”的症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国也采用同样扩张政策,投资力度增加一倍,在客观上只能进一步加剧过剩,使得经济陷入难以治理的经济实胀,经济复苏可能是“V”型复苏,也可能是“W”型复苏,这取决于市场价格何时回升。
2010年:世界经济将梯次复苏
统计分析,2007年各国基本处于经济增长、价格上涨的“经济膨胀”形态。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泰国、丹麦、爱尔兰、爱沙尼亚、罗马尼亚、美国、加拿大、牙买加、新西兰等一些国家已经出现经济下滑的态势,出现经济危机的迹象;到2008年第四季度,已经有33个国家出现经济衰退,进入“经济滞胀”形态,占样本49%的比例。同时,美国、加拿大、埃及、新西兰等国经济与价格双双下降,进入“经济紧缩”形态,日本、爱尔兰、英国、瑞士、葡萄牙紧随其后,到2009年第一季度也都进入了“经济紧缩”形态。此后,在各国政府扩张政策刺激下,经济开始复苏。截止到2009年第三季度,已经有韩国、印尼、美国、毛里求斯、埃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济实现反弹,回复到“经济膨胀”形态。 《全球100个国家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ITIRI2009)报告显示,由于世界不同国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不同,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同,经济复苏的路径、时间、效果也不同,预计全球经济大致将经历“经济膨胀→经济滞胀→经济紧缩→经济膨胀”的复苏过程。从大洲来看,北美洲、大洋洲目前的经济复苏迹象较强烈,而欧洲处于经济紧缩形态的国家比例比其它大洲要高,多数国家仍处于经济衰退中,预计要实现全面复苏仍需一段时间;同时,一些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较少受到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由于这次世界经济危机源于美国金融体系循环贫血,而不是生产过剩,并没有出现大的经济结构变动,多数国家的经济危机主要由外部剧烈冲击所导致,本国经济体系并未出现大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修复。总体来看,世界经济梯次复苏的信号非常强烈。 目前,美国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已经出现经济复苏,但失业率没有下降,仍是浅度复苏,而不是中度复苏和深度复苏。
2010年:世界经济进入周期上升过程
国家经济复苏看增长和价格,世界经济复苏看美国。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已经在2009年第三季度实现初步复苏,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将转向复苏,并将进入V型波动、周期上升过程。 总的来说,2010年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仍将继续,各国政治稳定仍将持续,宏观经济政策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但经济危机中庞大的财政支出形成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将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不利因素。各国贸易政策尽管会有所变化,但在WTO刚性约束下,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仍将继续。各国受到冲击的支付体系也会在更加严格监管中完善修复。 毫无疑问,经历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面临变革。世界各国对经济危机进行深刻反思,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经济不对称、不平衡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目前,美国和中国两类国家面临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对称,也存在不同的经济危机渊源。 美国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对称是: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结构不对称,包括金融机构大量向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存在国际经济结构不对称,转向服务经济结构的美国需要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国际贸易严重逆差,国际金融大量顺差。实际上,这种结构不对称从全球看是对称的,美国是服务经济和进口增长型经济,美国把相同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的工业经济领域转向服务经济领域,实现结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但是美国服务产业创造的收益远远高于工业产业,美国在支付进口之后还有剩余。如同银行一样,只要美国服务产业经济效率高于进口工业产品,进口工业产品对美国就是合算的,美国进口型增长的结构就可以持续。美国未来经济应当不断提升服务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效率,保持进口增长循环。与此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领域及其他领域出现新的投机性不对称。 相比之下,中国是工业经济和出口增长结构的国家,依靠出口增长的工业经济结构在世界经济危机、全球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出口受阻、增长放慢、库存增加、价格下降、经济紧缩,未来发展是转向需求空间巨大的服务经济,应当通过“结构增长+服务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市场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实胀,同时解决资源环境、社会就业、教育发展、医疗保障等社会经济难题,真正走上效率、和谐、持续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