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1-05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莫 刘振冬 实习记者 王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条已经流传近一年的市场传言近日再次传开:央行正在着手设立的主司汇率政策的职能部门——货币政策二司即将正式成立。尽管外汇政策不属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但是在中国愈加开放、国际资本流动愈加频繁的今天,外汇、汇率绝对对国内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一年前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国际资本的撤出,到目前“热钱”又在觊觎中国高涨的市场,外汇政策本着“保增长”、“促平衡”、“防风险”几大方针,进行各项政策部署。
应危机保持汇率稳定
目前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此起彼伏。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杨忻表示,如果人民币汇率调整速度过快,会直接影响出口,直接导致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从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看,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占大多数,因此出口价格上涨对产品出口有直接的影响,人民币要升值但要一点点来。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广交会调研当前外贸形势时也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相关的经济政策和人民币汇率会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给企业经营创造稳定的预期。 “2010年,中国出口将实现正增长,但很难达到上一轮的高速增长,要回到此前2.5万亿美元的高点,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商务部外贸司综合处副处长江建军日前表示。业内人士表示,汇率稳定是目前中国现实的选择。 与此同时,外汇管理部门为促进出口也积极出台了其他相关政策。今年3月,为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三年来首度调增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新增指标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应将指标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另外,外汇局将继续执行2008年开始实行的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不纳入指标管理的政策,使银行在不占用短期外债指标的情况下,积极开展90天以下贸易融资业务。
促平衡拓宽资本双向流动渠道
危机到来,但促进开放的步伐不能停止。上半年,外汇局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拓宽资本的双向流动。实际上,这种“高密度”的政策出台在近些年是很少见的。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规定的出台都是为实现外汇“均衡”管理的重要步骤。 我国“走出去”的境外中资企业一直面临着境外融资难和流动资金不足的困扰,为此,外汇局上半年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仅扩大境外放款的主体,而且扩大境外放款资金的来源,还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境外放款的核准和汇兑手续。 而作为推动我国跨境资本交易对外开放进程的重要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近年来已出台的比较分散的有关境外直接投资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7月正式发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据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孙鲁军介绍,《规定》的改革重点一是扩大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二是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的审核方式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登记;三是将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资金汇出的管理由以往的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等。 而在拓宽资本向外流动的同时,外汇管理部门也积极将“质量好”的资本引入国内。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初出台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鼓励QFII中长期投资。《规定》将单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调整至10亿美元,并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开放式中国基金等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3个月。
防风险降低对国内货币政策压力
如果说,去年危机爆发初始,大家都在担心资金会大规模流出中国,那么今年上半年情况的逆转就让大家关注的重点又转移到“热钱流入”上来。 最近,国际资本净流入的态势比较明显,这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外汇储备看,第三季度增加了1410亿美元;外汇占款看,第三季度增加了7460亿元人民币,月均增加达到2486亿元。虽然这与2008年上半年每月平均增加4000亿元有一定差距,但已经超过2007年的月平均水平。”广东商学院副教授潘成夫表示,人民币升值预期一旦形成,这种态势会进一步加剧,我国货币政策将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加息则进一步增加热钱流入,不加息则通胀压力增大。 “防风险”一直是外汇局工作的重点。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外汇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决不能手软,同时要降低热钱的投机预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