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审核“赶集”潜藏风险
    2009-09-23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洁/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创业板即将开张,市场也逐渐热闹起来,29家公司在六天内密集上会,已经上会18家企业通过的有17家;创业板开户21日出现“放量井喷”,投资者热情骤然高涨;业内人士预期创业板正式挂牌当日,市场将出现难得一遇的火爆场面。
    创业板在近期出现的“热现象”引起网络上一些财经时评人的“冷思考”,他们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赶集式审核上市潜藏巨大风险,亟待加强监管。

    被呵护的上会公司

    和讯博客博主“皮海洲”指出,前两次发审会的上会公司获得100%的过会率,让人们看到创业板发审会对上会公司精心呵护的一面。
    “皮海洲”表示:“以创业板的首次发审会为例,首次发审会自然引人关注,首批上会公司也会引来市场挑剔的目光。不过,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事实表明,首批上会的7家公司都明显得到了发审会的呵护。最明显的标志就是,7家公司都是‘有条件通过’。根据发审委委员蒋新红介绍,‘这实际上说明这个企业已经符合发行上市的条件,但是在信息披露和细节上可能存在着问题,需要发行人进行修改,这些都不影响企业的发行上市。’……蒋新红委员的解释无疑让人们看到了首次发审会对7家上会公司的呵护。这‘有条件通过’的本身就是一种呵护。象‘信息披露和细节上可能存在着问题,需要发行人进行修改’这种情形,如果从严审核的话,完全应该推迟上会。但因为有了发审会的呵护,于是都顺利通过,有关问题作为会后事项来处理。实际上,蒋新红委员比方中所提到的应收账款占比跟同行比可能偏低的问题,有可能不只是信息披露问题......这样的‘有条件通过’是不是显得唐突了一些呢?”

    “大跃进”才是真正的市场风险

    搜狐博客博主“周俊生”警告称,如果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做大创业板市场而放松审批,那么很可能会让一些并不怎么符合条件的企业混入市场,这将为即将诞生的市场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
    他分析认为,管理当局最为担心的是创业板市场一旦开通,很容易成为炒作者的目标,从而出现一股爆炒创业板股票的狂潮。因此,管理当局确立了密集发行、密集上市的指导思想,期望让创业板上市企业像集束炸弹一样成批量地投入市场,利用多个创业板企业集中起来后在市场上产生的威慑力,使炒作者视创业板为畏途,其股价也就可以保持“低姿态”,所谓的市场风险也就可以化为无形了。
    “周俊生”表示,管理当局的这种思路既是一厢情愿的,也是反市场的,其中酝酿巨大风险。这种风险不单表现在单个股票可能出现的爆炒上,更严重的是它的快速扩容会使市场难以承受,甚至拖累包括主板市场在内的整个中国股市,这一种影响到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将难以抗拒。目前,我国主板市场正面临严峻的局面。今年以来虽然走势有所修复,但在新股发行重启以后,市场资金面正趋于紧张,货币管理当局今年下半年以来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已使对资金有严重依赖的股市成为惊弓之鸟,近期股市出现的动荡明显地反映出这种被动局面。事实上,创业板“大跃进”的局面已经对主板市场形成了不利影响,上周五主板市场猛烈下挫近百点,虽然有多种综合性原因促成,但管理当局密集审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动作已引起投资者的严重不安,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严格准入门槛完善监管措施

    凤凰博报博主“时寒冰”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必须在系统、完善、严格的制度下展开,否则,创业板有可能成为激情燃烧后的噩梦。做事严谨、制度系统完善的德国,仅仅未能把好准入门槛这一关,未能监管好信息披露,就葬送了他们的创业板。那么,作为缺乏遵守制度规范传统的国家,中国降低准入门槛就能避免德国那样的悲剧吗?德国创业板的命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走好每一步,把好每一关,严格依照上市标准,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屏蔽在市场之外,同时,做好监管,严格实行退市制度,及时把问题企业踢出市场,以良好的信誉支撑投资者的信心,切莫为了规模、政绩,或者某个说不清的目的,急功近利,埋下巨大隐患。
    “时寒冰”建议:“汲取别人的教训,就等于少交学费。中国的创业板要想成功,首先就应该严格准入门槛,其次要完善监管措施,抑制投机、打击造假、严厉退市,确保投资者利益不被伤害,确保投资者信心不被挫伤。做好了这些,创业板就有希望,否则,难逃‘火一把就死’的悲剧。”

  相关稿件
· 创业板集中IPO显现五大正效应 2009-09-22
· 首批十家创业板公司启动发行 2009-09-22
· 证监会:四家创业板公司过会一家被否 2009-09-22
· 中国创业板上市箭在弦 2009-09-22
· 创业板不能只做“融资板” 200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