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以两个“不赞同”稳赢客户
    2009-06-05    本报记者:邹惠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上海银行一贵宾客户因突发急病陷入病危,临终前,他拉住自己妻子的手说:“家里所有的钱都存在王亮(化名)那里,以后有什么事就找他。”王亮正是上海银行为这位贵宾客户服务的专属客户经理,他凭借稳健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职业操守使得客户放心将家人和资产托付给他。
    事实上,近两年,上海银行贵宾客户增长了50%,仅今年前5个月就增长了近万名,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据上海银行数据,该行去年125亿元的理财产品销售中没有一款产品是负收益,零收益产品也仅占1%左右。这样的业绩在去年波动极大的理财产品市场确实较为罕见。
    上海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理财产品销售中应该强调两个“不赞同”:一是不赞同“银行只要充分揭示了风险,什么产品都可以卖”;另一个是不赞同“对高端客户可以配置高风险产品”。
    就第一个“不赞同”,他解释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无论是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在众多中国百姓心目中,“银行”二字有着很高的信誉度。因此,银行必须慎重对待所销售的理财产品。
    他说道:“作为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商业银行必须在充分认识风险和揭示风险的前提下,将风险可控的产品推荐给客户,而不是完全由客户自己来承担不可控的产品风险。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可以由股市、期货等渠道来实现。银行要有所取舍,要把稳健作为理财开发、销售的基础。”
    对于第二个“不赞同”,上海银行也有着其独到理解。有调查表明,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在投资时趋于稳健保守。高端客户多是经历多年奋斗,才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财富得来不易,因此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守好财,然后才考虑让财富升值。
    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和理解,上海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大都以稳健风格著称。例如,该行在设计海外挂钩产品、选择海外交易对手时,不会选择纯投行机构,而是选择有银行背景的交易对手。这使得该行在金融危机导致投行纷纷倒闭的形势下免受牵连。同时,对于不懂的产品上海银行也不轻易接受,不盲目推介给投资者。
    此外,上海银行还坚持不盲目夸大理财产品收益。在股市走高时,打新股理财产品曾一度成为银行的热销品种,动辄20%、30%的收益率确实让投资者心动不已,但上海银行并未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测算,始终将预期收益率锁定在3%至10%左右的范围内,且大部分产品的最终实际收益都在预期收益范围内。
  相关稿件
· 投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要“三看” 2009-05-31
· 个人理财市场两大问题值得关注 2009-05-25
· 在售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9-05-22
· 银监会加强监管理财产品提前10天备案 2009-05-22
· 理财是一件手工活 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