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资本市场的持续不振,激发了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月报(7月)》显示,7月份发行的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仅为5.8个月,比上月(6.5个月)明显缩短。 月报统计显示,7月份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503款,月环比增长18.9%,其中普通类产品发行456款,占本月产品总量的90.7%,月环比增长19.1%;结构类产品发行47款,占本月产品总量的9.3%,月环比增长17.5%。 对结构类产品而言,从发行币种上来看,本、外币产品分别有23、24款;从基础资产分布来看,股票类产品共24款,占51%强,依然占据一半以上;从银行分布来看,外资银行依然是结构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共发行40只结构产品,占85%强;从评价结果来看,延续上月的态势,商品类产品的风险与收益水平较为均衡,而股票类产品则是高风险高收益,利率类与股票类正好相反,收益适中但风险最低,最后是汇率类产品。 在市场占比较高的背景下,普通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受到广泛关注。据月报数据显示,此类产品主要投资银行间货币债券市场、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其中信贷资产类产品数量仍位居榜首,发行数量为230只,独自占据普通类理财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收益曲线看,结构类产品、普通类产品和总体平均的收益率曲线基本都呈“U”型,只是陡峭程度不同。比较而言,结构类产品的收益率曲线陡峭程度较高,长期限产品超额收益较高;普通类产品的收益率曲线走势平缓,短期产品超额收益较高。 因资本市场的萎靡不振,7月份普通类产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期限结构短期化趋势继续;二是人民币产品优势地位更加突出,澳元产品成外币产品新秀;三是信贷类产品居高不下,投资公用事业的信贷资产跃居首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