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出海受挫 前景仍被看好
    2008-07-21    新华社记者:何广怀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到海外证券市场“试水”投资两年来虽遇到挫折,但仍将稳步推进,中国投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这一看法19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半年峰会上,得到不少与会者的共鸣。
  我国的QDII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这是在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安排。据介绍,自2006年7月我国银行首次获准QDII、同年8月我国基金业开始QDII试点以来,至今已有21家基金公司、23家中外资商业银行、7家证券公司和21家保险公司获得了QDII的资格或者是代客境外理财的业务资格,它们管理的资金目前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杨秋梅在会上介绍说,现在我国所有的QDII基金都在净值以下,绝对回报是负值。
  现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在会上表示,自2007年7月底以来,次贷危机、石油涨价、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国际经济环境给QDII海外投资带来了一些困难,效益受到了影响,媒体的报道也有一些片面性,给社会上形成的印象好像QDII是做不好的,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刘鸿儒表示,对QDII的表现要客观地正确地予以评价。他引用资本市场研究会委托摩根斯坦利对QDII所作的评估结果说,我国QDII的整体表现实际并不逊于全球同类型的基金,而且好于国内A股的整体回报,其中过半的QDII今年回报排在全球同类基金的前列。
  杨秋梅也表示,我国基金系QDII的表现放到全球的框架上进行比较,其实不是很差;如南方全球精选跟全球同类的基金比,在37支中排行13名,同期排行10名。嘉实海外在同类的港币计价基金中30支排名第6。
  刘鸿儒表示,QDII把国内的投资者委托的资金投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有效运用、合理配置,对国内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扩展业务、积累经验、壮大队伍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我国的经济经过30来年的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的经济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系列而且关系越来越密切,现在中国的投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前的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资本市场变化多端,这给QDII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刘鸿儒表示,针对这种情况,要认真研究、不断摸索,走出一条能够发展壮大提高竞争力的道路。
  杨秋梅表示,虽然基金净值暂时并不是很理想,但QDII业务的试点完善仍在稳步地推进,她透露,下一步证监会重点关注的工作还是要进行持续的监管,密切跟踪QDII基金的投资运作,继续加强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统筹指导,准备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业务的规则。她还希望,各QDII基金加强海外投研团队的建设,加快培养海外投资管理能力。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则在会上表示,深交所将探索打造金融超市,发展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为QDII基金服务。她说,产品的开发主体可以是基金公司,也可以是券商,开发品种可以是本币,也可以是外币,因为深圳近邻香港比较方便。
  参与QDII试点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高良玉在会上表示,QDII海外投资还应坚定不移地推动。他说,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投资的全球化,多国的投资收益好于本国单一市场的投资。此外,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国民财富收入不断地增长,使得国内单一市场已经容纳不了广大居民对投资的需求。目前中国的证券化率非常低,只有0.32%。中国市场的单边性和市场的整个容量使得国内大量的居民投资不能够被本身的市场所吸收,这也是需要进行海外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少与会外资投资机构的专家也十分看好中国QDII的发展前景。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表示,如果以十年为期来看中国资金的话,相信十年后的中国资金在全球资本的影响力不会小过“中国制造”今天在全球消费市场的影响力。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总经理王鸿嫔在会上对采访她的记者表示,QDII产品投资的投资者不能因为短期收益不理想而对海外投资因噎废食,只要成长空间大于下跌空间就有投资价值。
  相关稿件
· QDII持续跑赢偏股基金 2008-06-30
· 业内人士:海外市场回暖 QDII投资机会显现 2008-06-18
· 澳大利亚有望成银行系QDII又一投资目的地 2008-06-12
· 两只基金完成募集 QDII首发规模再创新低 2008-05-27
· QDII产品遇“中国概念”良机 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