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9日对外发布《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报告》认为,2007年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进一步加强。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进展顺利,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进一步加大,中资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继续扩大。
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参与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为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报告》认为,去年以来发达经济体产出增长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保持快速增长。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不同程度地放松了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动荡、全球失衡、油价上涨等因素,将构成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在风险。
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47%
《报告》指出,2007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截至2007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714.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7%。 2007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其中各项贷款余额951.56亿美元,比年初增长54.7%,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5%;负债合计1554.2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5%,占全部金融机构负债合计的2.3%;各项存款余额606.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68.8%,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 据介绍,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其中17家已经完成改制开业。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市场格局已经实现了由“分行主导”向“法人主导”的平稳过渡。截至2007年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26家(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125家、支行160家);外国银行分行117家(下设支行9家)。
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三点启示
《报告》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认为我国应增强评级体系的竞争性,金融机构需要强化风险意识,金融监管应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 报告认为,次贷风险的滋生主要是源于抵押贷款机构放松贷款条件,为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高风险客户提供了信贷,而投资银行创造了大量基于这些贷款的高风险衍生证券。金融机构应强化稳健经营意识,在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 本次危机暴露出评级机构存在失误。由于直接参与衍生产品的设计并为其提供评级,评级机构面临明显的利益冲突,丧失了独立性。关键在于,当前的国际评级市场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性,评级结果存在对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和债券评级的普遍高估以及对其它国家的普遍低估的现象,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受到削弱。报告认为应增加现有评级体系的竞争性,避免评级结果的系统性偏畸。 此外,报告指出,金融监管应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加强对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监管,特别是,对信用衍生品等的监管要改进,要强化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机构对基本债务人的债务履约能力的监督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