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日报、中国玉米网、中国大豆网最近联合组织市场分析师进行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考察活动。考察团透露的信息表明:国内玉米供需状况基本平衡,库存比较充足,粮商正在待价而沽,美盘玉米期货只有在大幅度上涨时才会传导至国内。
贸易商几近无利润玉米中转缓慢
考察团走访了营口港和锦州港。由于近几个月玉米外运量减少,目前积压了大量玉米,已经达到了港口最大储存量。营口港负责期货交割的高宝星经理告诉考察团,目前港口内现货玉米成本价在1410元/吨左右,而作为主要销区的广东地区价格在1520元/吨左右,发货到广东的运费要大约100元/吨,贸易商几乎没有利润,因此多将粮食留港,等待南方价格的上涨。锦州港的情况也大体相同,近两个月玉米贸易量大幅减少。
两家港口相关人员均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4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当合同履约发货时,有可能促进玉米价格有所提高,从而带动内贸量。
农民玉米存量20%现货商高价囤货
考察团在走访吉林、内蒙通辽等地发现,农民手中的存粮不多,大概是10%-20%,粮食主要集中在现货商手中。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农民”五一“前,售粮活动较往年有所增加,现货商收购成本明显提高。这种变化使现货商的利润压缩,流到了农民手中,但大部分粮源最终留在了现货商手中,从而使现货商面临高价囤货的局面。
据松原市粮食局局长介绍,全市31个粮库有玉米库存60多万吨,大部分是春节前收购,价格较高。年后价格回落,而农民对价格依然认可,于是出现了农民节后销售的粮食外运较多,而年前粮库收购的粮食无法顺利出库的局面。
业界人士分析,在高成本粮源的现实下现货商目前不会轻易认输出手,但今年8-9月份将是其能够承受的最后期限,为使自己不能完全暴露在市场价格的巨大风险之中,从而面临巨大的套保压力,现货商还是会出货。这一点在近期的市场中已有所体现,现货价格在短期内稳中有升,但期货价格略显偏弱今后的市场将完全依赖于天气,只要今年天气整体正常,8-9月份玉米市场很有可能出现现货商被迫出货、期货价格快速回升的局面。
玉米深加企业利润下降
此次考察团还走访了玉米深加工企业。据河南双汇集团资本运营中心孙明磊的分析,由于玉米成本上涨,而淀粉及淀粉糖等终端产品价格没能相应上涨,深加工企业整体利润下降、开工不足,玉米产业遭遇近三年来发展的首次瓶颈。他认为,国家的几项政策已经对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形成重要影响,。这主要包括,去年酒精出口退税取消,小酒精厂大多亏损而停产;淀粉销售利润不大,淀粉糖在蔗糖低价影响下不具有替代性,,销量很难达到企业产能;许多老企业受资金、场地原因等影响,很难转向靠深加工扩展终端产品。
霉变及焦糊粒问题严重
考察团的成员还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今年的玉米霉变及焦糊粒问题较为严重。
从粮库到港口的粮食情况看,霉变粒如果按照期货粮标准来衡量普遍不达标,同时焦糊粒也不时出现。据分析,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农民新粮下市时惜售心理严重,大量粮食在家中囤积等待卖高价,但由于今年季天气十分反常,暖冬及暴雪天气交替出现,农民保管条件有限导致粮食霉变;其次是受高价格刺激,吉林地区大量种植高水分的晚熟玉米品种,,在烘干时出现了焦糊粒现象。应该说这些现象对于玉米的贸易流通影响不大,但对期货市场的后期交割可能带来变数。
玉米播种面积略增外盘期货大变会波及国内
考察团认为,由于玉米价格高涨,农民播种积极性继续提高。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06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4400万亩,预计2007年播种面积增加160万亩至456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则减少140万亩至710万亩。2006年玉米产量为1980万吨,预计2007年产量为2052万吨。业界人士认为,近期美盘玉米震荡走势及几次大幅单日上涨均没能带动国内玉米价格,由此看来市场目前更关注国内供需面变化,美盘的远期预期影响只有在期价大幅度上涨时才会传导至内盘,美盘保持震荡或是下跌都将刺激国内期货进一步走弱,也会压制现货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