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接连出手 股民要把股市风险"当回事"
    2007-05-21    本报记者:徐岳 张汉青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个周末,央行终于再次出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提高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三项措施一齐上阵,出现了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历史上少见的“三箭齐发”。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央行猛药不是直接针对股市,但是对股市发展的作用已经超出了“警示”的范畴。这也是此前在证监会大范围提示风险后,管理层拿出的具有实质性的举措。
    尽管目前包括央行和证监会等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疯狂已经有所警惕和担忧,但是,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却发现,仍有为数众多的股民还没有把股市风险“当一回事”,有的甚至对相关的风险提示到了有些麻木的地步。

股民漠视风险警示

    在央行此次打出“组合拳”之前,中国证监会已经于5月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产品”,投资者需“理性管理个人财富,安全第一”。通知要求证券系统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等工作,切实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但从市场反应看,多数舆论认为“投资者并未给证监会面子”。
    记者在中信建投证券一家营业部看到,大多数股民虽然有风险准备,但更愿意相信牛市会持续一段时间。从1999年开始炒股的股民张翠玲告诉记者,自己在熊市中被套了5万多块钱,这次牛市已经收回了成本,但想等到把损失的利息赚回来再撤出。虽然已经知道证监会发出的通知,14日一开盘也发现股市要下跌。但发现周围股民都非常镇静,觉得只要大家都不走股市就还会上涨,于是就坚持下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部分股民对风险已经达到近似麻木的境地,还有不少股民对于工作人员的风险提示心存反感,甚至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大家都在赚钱我就不能进,晚进一天就是晚赚一天的钱!”

业内人士:股市风险亟须防范

    天同证券的杨震说,以往风险教育往往通过权威媒体进行发布,但此次证监会亲自发出通知,反映出管理层对股市风险已经非常关注,特别是不希望广大中小投资者成为股市高位调整的牺牲品。但目前对这种风险更为敏感的却是机构投资者。如果股市继续以现在这种不理性的状况发展下去,不能排除管理层更多政策调整股市的可能。
    杨震说,从15日股市下跌的具体情况分析,金融等是下跌的主要板块,这些大盘蓝筹股往往都是机构的重仓股。毫无疑问,机构投资者开始对股市风险有所警觉。
    渤海证券的郭鹏表示,近段时间以来,散户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基金所占资金量已经明显下降。另外,随着风险预期的逐渐增大,多数基金公司均选择减仓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散户的特点是追涨杀跌,如果股市以目前状况发展,最终损失最大的无疑是广大中小投资者。
    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包括部分散户在内的资金也开始从股市撤离。而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近半个月以来,每天都有30万左右的A股开户数。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再不能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此时接手股票的散户可能将成为调整的牺牲品。

高频政策微调有望消化风险

    南开大学金融系副主任王东胜说,目前股市不理性的原因主要在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一方面源于我国经济增长过快、外贸顺差加大,另一方面是百姓投资渠道狭窄,仅有股市等投资方向。
    近日银监会出台相关QDII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投资于境外股票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投资者理财产品更加丰富。分析人士表示,类似的政策调整如果能够增多,将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压力,达到逐步消化风险的目的。
    郭鹏说,加息、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方式,虽然从之前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但如果加快使用频率,既能在实际中起到紧缩资金的目的,又能从实际利益上降低百姓投资股市的热情。
    杨震分析认为,虽然风险已经到达相当的高度,但监管部门尚不应出台重拳打压股市,这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也会使广大百姓遭受重大损失。但通过增加一些常规调控工具的使用频率,能达到逐步降低股市风险的目的,也不至于使股民反应激烈。

  相关稿件
· [股市•5月14日-18日]沪深股市震荡上行 2007-05-21
· 李嘉诚:忧心内地股市泡沫 呼吁股民量力而为 2007-05-18
· 上海房屋维修金现身股市 管理中心暂未回应 2007-05-18
· 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超过居民存款 2007-05-18
· 股市涨跌 你的“心”够坚强吗? 20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