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行情下应该避免频繁申赎基金
    2007-03-07    本报记者:张汉青 实习生:陈圣莉 白雪    来源:经济参考报

  震荡情势下不必恐慌赎回基金。因为从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以及两税并轨的角度看,市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如果投资者为了短暂的回调就赎回基金,较高的手续费反而会得不偿失。一个来回,2%的收益率就化为乌有。实践证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赎回后,会以更高的价格再买回来。建议投资者应对基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频繁地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不是明智之举。

  2月27日,农历新年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国股市经历了10年来最大一次单日跌幅,上证综合指数跌幅高达8.84%,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基金也未能幸免于难,其中193只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达7.76%。
  此后,大盘依然呈现出一路剧烈震荡调整的态势,给新年蜂拥而入的基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教育课。业内人士指出,2007年国内市场“单边市”情况将有很大的改变,面对复杂的市场走势,如何在震荡行情中进行操作,将是投资者亟须考虑的问题。

股市调整 持有基金

  股市暴跌,基金也难以幸免。尤其是始终保持一定的股票仓位的股票型基金,更是很难回避股市下跌对净值产生的影响。因此日前有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基民会在预期大盘反转的时候抛出基金。
  但业内人士指出,多数人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震荡情势下不必恐慌赎回基金。因为从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以及两税并轨的角度看,市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如果投资者为了短暂的回调就赎回基金,较高的手续费反而会得不偿失。一个来回,2%的收益率就化为乌有。实践证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赎回后,会以更高的价格再买回来。建议投资者应对基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频繁地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不是明智之举。
  华泰证券紫金2号基金经理赵春生认为,股票型基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性,净值自然会受到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他表示,日前基金重仓股和基金净值大跌,都是很正常的波动,基民们喊吃不消,是因为国内的基金投资者以前没有经历过如此巨大的波动,对基金的风险意识仍显缺乏。
  宏源证券王国庆则认为,目前的调整正是买入时机。
  本次调整是大盘上涨的中继阶段,既然大盘上涨的趋势没有改变,那么重复的赎回、申购,一来会提高持有成本;二来人们也很难判断出所购买的基金净值是将大跌、少跌还是不跌;同时也很难准确判断大盘下跌的幅度和底部低点的位置。因此,基民们只要认为中国整个经济形势没有大的逆转,股市还会继续向好,而且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基本认可,那么就应该继续持有基金,下跌使得估值水平修正带来的仍是投资机会。
  华安基金公司乐嘉庆认为,基金投资应立足长线。
  保持长期持有思路,而不应该过分看重大盘的短期涨跌,除非是熊市又来了。大盘经过20个月的大幅上涨,进行调整是必然的,但大盘总的上升趋势没变,每一次调整都是基金加仓和调仓的机会。另外,股指期货在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是基金运作的主战场。

基金理财 长线是金

  证监会网站日前再次挂出长篇文章,要求正确认识基金投资,提醒投资者关注基金背后的风险。文章中提醒说,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市场,文中统计也说明,以投机的方式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其承受的投资损失越大,恢复本金所花费的时间也越长。
  由于去年股市大盘持续上涨,2006年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0%以上,其中不少股票型基金回报率超过了100%。有人据此将去年的火热行情当作“常态”看待,一味地坚信购买基金包赚不赔,忽视投资基金的各种风险,甚至把投机当投资。仅仅关注投资收益,不理性的判断市场规律,助长了市场强烈的投机心理,有的完全忽略和忘记了资本市场和基金产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本质特点。
  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市场,也没有只赚不赔的金融产品,基金是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虽然每个投资者都渴望在市场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但真正的波段投资高手实际上却是凤毛麟角。而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专业机构,会根据市场判断调整仓位以及品种结构。因此,投资者与其时时关注市场的脸色,不如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机构来做,在把握趋势的前提下长期投资。
  曾于去年底大比例分红的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经理詹凌蔚表示,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要有“长期作战”的打算,才能真正分享到股市持续稳步向上带来的成果。
  长江证券林永钳认为,作为基民,最主要的功课是选几只好的基金买入,之后就无需太多操心短期的进出时机了。因为投资本身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应该相信基金经理会对市场的波动做出专业的判断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广发基金的陈剑峰认为,如果对后市走势难以判断,又更多地担心市场会进一步下跌,卖出时也可考虑采用分批卖出的办法来解决。

组合投资 降低风险

  尽管“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古老的谚语早就说明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却似乎经常是对“某一个鸡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往往会选择业绩表现靠前的一只或几只偏股型基金。与此同时,业绩压力也使得一些基金加大股票持仓比例,以风险换取收益,一旦股市下跌,这些基金会遭遇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虽然2006年偏股型基金的收益的确不错,但是一味购买偏股型基金使得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增大。
  相较而言,组合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将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通过一定的比例搭配起来,进行组合投资,可以进一步优化整体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水平。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我国的基金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基本类型。一般来讲,获取收益的可能越大,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就风险而言,股票基金的风险最高,混合基金次之,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最低。
  比如股票型基金,其风险收益程度较高,可以根据资产管理的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性投资,以保证组合的较高收益;而混合型基金则兼具灵活配置、股债兼得的特点,风险稍低,收益相对稳定;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流动性较高,收益低但能够确保获利。这样,利用不同基金品种进行优化组合成为现在震荡行情中较为理想的投资选择。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员王群航提醒投资人,2007年可能是股指宽幅震荡的一年,投资者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最好是选择几只风险收益差别较大的基金作一个基金组合,这是规避投资风险的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基金投资应引入风险教育

  最近有个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说的是北京一位老大爷本来是去银行存钱,结果看人家都在排队买基金就也买了基金。回家想想不对,又冲回银行问这基金利息是多少。这个故事成了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的经典案例。
  自2006年以来,基金所凸显的赚钱效应使风险承受能力成了贸然入市的投资者们最容易忽视或遗忘的因素。有些投资者在基金高收益的诱惑下,主观上扩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一些风险较高的基金产品;有些人则把基金当储蓄,把原来“养老防病”的预防性储蓄存款或购买国债的钱全部都用来购买基金,误以为基金就是高收益的储蓄;甚至还有投资者拿出终生积蓄甚至贷款去买股票基金,给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忧。
  针对此种情况,日前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居民在近阶段丰厚回报的诱惑下,把预防性储蓄也投资到高风险资本市场中去,肯定是不可取和不理智的行为。因为,这类资金的入市动机是出于赚钱效应,是赢得起、输不起,缺乏抗风险能力的资金。在当前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大规模入市,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稳定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因素。
  因此,投资者要建立起按风险承受力和投资目的进行资产比例配置的观念。在作出基金投资决策前,应对自己的个人情况、财务状况和风险收益偏好等情况进行详细评估,然后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基金。
  如果是年富力强的投资者,股票型基金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因为他们更能承担较高的风险,长期投资应有良好回报;如果投资者年长或健康状况不佳,资金的安全和稳定可能更为重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可能更为适合。
  另外,如果投资者所投资的资金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都是闲置的,则说明投资者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忍受市场短期的下跌以获取长期的上涨,投资者就可以投资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但是,如果投资者在短期内将需要此笔资金,说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投资者应该投资于风险相对较小的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或债券配置比例较高的平衡型基金,如果投资者强行投资股票型基金,那么在需要资金的时候如果股市下跌,而投资者不得不赎回基金从而也只能承受损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