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博客也应得金牌
    2006-12-15    龙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很多年都没关注过亚运会了,留在记忆中的只有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那届。当时,大街小巷里总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亚洲雄风震天吼”,而熊猫盼盼那时候的知名度也绝对盖过了周润发。
    在此之后的几届亚运会基本属于过眼就忘,根本不记得吉祥物是个什么东西。检讨一下,自打中国体育健儿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举拿下16块金牌后,所谓的“奥运战略”大行其道,亚运会则退了一步成为锻炼队伍的大操场。作为一个泛体育爱好者,我也跟着一起“厚此薄彼”——赶上奥运会就起早贪黑地看直播,碰上亚运会则是能看就看,看不上拉倒。
    不过,本届多哈亚运会一举扭转了这一亚洲地区最重大赛会在很多国人心中的颓势。首先,这当然要感谢慷慨大方的东道主,他们照着奥运会的标准办亚运会,岂有不出彩的道理。其次,还得感谢一大批来自体育界的博客写手,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体坛盛会。
    过去,对于体育赛会,考虑到在实效性上比不过电视和网络,很多报纸主攻各类独家新闻。除了常规的比赛消息外,前方记者都得写一些不疼不痒、缺乏感情的花絮、见闻,传给后方编辑交差。不过,在本届多哈亚运会,这项附加的差使和文字记者的本职工作,都有被人连锅端的嫌疑,“元凶”就是来自体育界的一大群博客写手。
    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亚运专题页面上,赫然陈列着这些文字高手的博客。参加比赛的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畅谈赛后感受,比如刘炜写的博客,就像一本篮球比赛的心得笔记;留在国内的则从专业角度进行点评,有深度又平实;还有一些退了役的运动员,在多哈一边客串电视台的特约记者,一边在博客上撰写多哈轶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写不出来的。在这些有趣的博客中,要赛况有赛况,要体会有体会,要花絮有花絮,要见闻有见闻,这真是搞体育的写新闻,记者编辑全发憷。
    说到此,不得不提及就读于传媒大学的前体操女将杨云、“东方神鹿”王军霞在博客上发布的那些相当有趣且绝对独家的照片,这明摆着是抢人家摄影记者的饭碗。
    在笔者看来,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博客文章,拉近了多哈亚运会与我等网民的距离,使这届亚运会变得生动而细腻。遥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会有成百上千的运动员和志愿者开博客写文章,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奥运会的精彩其实是由身边许许多多的小事构成的。
    那个时候,要是哪张报纸还搞什么“我与奥运”的征文活动就太不与时俱进了,大家都一门心思地忙着写博客与千万网友同乐了,谁还有空儿给你投一篇不一定见报的稿子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