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经济参考报9月4日刊登《大企业谨防“小企业病”》
后,一些读者纷纷发邮件或打电话和作者探讨,认为现实生活中,真正可怕的还是“小企业病”。
应该说,占国内企业总数99.6%的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主客观等等原因,几乎每个中小企业都是“带病作业”,每时每刻都拖着不健康的躯体在生产和经营中闯荡,经济学界把这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称为“小企业病”。归结起来,主要症状有:
“多动症”。具体表现是企业战略方向不明确或者根本就没有战略方向,机会主义成分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的规划,整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运气好的瞎猫碰上死老鼠,运气不好的撞了南墙撞北墙。
“唯我症”。一是好高骛远,天下唯我独能。二是组织构架不协调,本位主义严重。在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不动症”。珍惜自己的企业和原始积累,把企业的每一点资产都视为命根子,害怕前功尽弃,患上只守成不敢开拓的“不动症”。患“不动症”的企业看似风险不大,其实却潜伏着危机,最大的危机就是在逆水行舟的市场里,不进则退,被时代抛在后面。
“急功近利症”。短期行为明显,缺乏长期打算,总想尽快收回投资,既不怎么愿意大规模投资,也不愿意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上进行研发投入。
“信心缺失症”。很多小企业都或多或少显得信心不足,主要想法是,我们就是一个小老板,眼前能赚一点辛苦钱就可以了,想那么多干啥。
在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飞跃带来了机遇,因此,重视并治疗“小企业病”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决定中小企业能否会有好的发展的关键,有识之士提出了在规范系统的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三个跨越是治疗“小企业病”的关键:跨越草根阶段,实现现代化;跨越本土限制,提升国际竞争力;跨越投机阶段,建立长远规划。政府要重视在细节上解决中小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国民待遇问题,让投资者安心创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