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要谨防“小企业病”
    2006-09-04    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在一些因改制或扩张兼并而突然壮大起来的企业中,染上了大企业不应该有的“小企业病”。所谓“小企业病”,就是公司规模虽大,却是由一堆小企业堆砌而成,缺乏整体感。这些企业或明或暗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使得整个公司无法形成合力;同时在管理方面还带有不少人治色彩,随机成分相当大;其决策、管理、运作体制与现代企业要求相距甚远。
    此病根源应该归结于人为“做大”惹的祸,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公司,不论是盲目扩张还是被动做大,无论是资产规模的增加,还是产业类型的变化,由于“做大”、特别是那些“一口吃成了胖子”的企业,其战略定位出现了与规模不适应的问题,国有企业摆脱不了“母体”的影子甚至抹不去原有的行政色彩,民营企业摆脱不了小作坊式的运行机制。由于做大,企业领导的境界和能力不大可能随着规模的突然变大而迅速提高,在预见、管理、掌控及运筹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使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他们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企业变成了一个三不靠的“大拼盘”,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少必要的认同感,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企业的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以机会为核心的生存环境中,这种大企业的“小企业病”,不仅会使企业的运营从整体上缺乏战略,缺乏持续的竞争能力,也会导致企业无序经营,品牌受损,甚至将引起企业的全面危机。
    所以,对于大企业来讲,既要防治因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而引起的“大企业病”,更要警惕“小企业病”。所谓“小企业病”对企业的危害并不小。毕竟在现阶段,多数中国大企业还不能算是非常成熟的大企业,小企业的特点倒很突出,因此重点是克服“小企业病”,当务之急要从战略入手,着眼于根本,着眼于长远,严格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架构,使决策更加基于客观事实,与大企业的管理名副其实。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