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村里剩下的人连文件都不会念,怎么建设新农村?”
    2008-03-17    记者:葛素表 韩洁 郑天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我听了之后很兴奋,但一个个农村又如何能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呢?”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刘三堂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说,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讲不能离开“能人”。
  “前几年,我们村里有文化的人要不就出去上学,要不就出去打工,都到城市里去了。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孩子。很多人不识字,连文件都不会念,读给他听也理解不了,中央的政策很难贯彻下去。”刘三堂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在一些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已经不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几乎是拖家带口的人口迁移。这种大规模单向人口流动,使得一些农村呈现暂时性的人才匮乏。
  经过调查,刘三堂发现,无论是上学、还是打工到城市的人大多数都不愿意回来,也不愿意再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技术和从事农业生产。但他在陕西、宁夏、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一些农村调查,发现大约有10%的走出去的人还是愿意回来创业的,对这个发现他感到一种由衷的欣喜。
  “有愿意回来的,那谁先回来,肯定得有带头的。”刘三堂想。于是他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儿子刘骏辰身上,大儿子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从事外贸工作,刘三堂刚开始根本说不动儿子。从繁华的大上海回到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一个小村子,大儿子不答应。
  “后来,我对大儿子说,你不回来这里的土地就白养你了。好汉应该护三村,你不回来就不算好汉。”刘三堂的真诚打动了他的大儿子,2005年,刘骏辰从上海回到高茂泉村,“后来我又动员二儿子回到了家乡。”刘三堂的二儿子原来也在上海工作。
  “现在已经有34个大学生到了我们村里,我聘的公司总经理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谈起招揽人才的成就,刘三堂很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些大学生到高茂泉村后,创办了一个小香米公司。如今这个公司的小香米卖到了全国各地,这个村子里的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6800元,成了贫困县里的富裕村。
  相关稿件
· 陈国荣: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乡村债务 2008-03-17
· 潘永和:打破体制分割形成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2008-03-17
· 马华代表:莫让革命老区输在“起跑线”上 2008-03-17
· 李明代表: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008-03-17
· 陆桥经济带合作效应初步显现 2008-03-17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