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经济参考报    
首页 今日关注 最新播报 专题报道 建言献策 两会观察 两会现场 两会时评 两会图片  
 
文化焦虑折射什么?
    2008-03-14    作者:唐宋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全国人大代表、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存中华文化的身份?如何把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大国?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表达了对中华文化复兴的美好憧憬和深层思考。
  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势头良好,但也有很多“成长中的烦恼”。比如,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式微,当代中国文化创新迟缓,出现了某些断层现象。
  有自己的主导文化,才不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丧失自我。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没有文化的强力支撑,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对文化的地位和功能理解得越深,越让人感到时不我待的紧迫。
  文化焦虑的背后,是可贵的自省精神。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找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民族复兴这一伟大进程中,中华文化将担当怎样的责任?在多种文明、各种思潮的交流、碰撞、激荡中,如何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提升国家软实力?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文化焦虑的背后,是文化的自觉。针对文化断层,中国正致力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造激情和创造精神;针对人才断代,中国开始设立国家荣誉制度,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化工作者勇攀文化高峰;针对农村文化断档,中国的公共文化资源开始向基层倾斜。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文化勇敢地“走出去”。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充分说明,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性契机已经到来。
  文化焦虑的背后,更是自强的动力。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文化曾独领风骚数百年。今天,面对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面对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踏着时代的节拍,展现中国特色、中国创造、中国气派。
  100多年前,中国的文化先驱探索的是“启蒙”和“救亡”;100多年后,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时代的强音。主题虽然不同,但都凝聚了仁人志士的执著追求和拳拳爱心。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文化如涅槃的凤凰般不断再生,依托的就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靠的就是这种先忧后乐、上下求索的精神。
  相关稿件
· 两会表情 2008-03-12
· 读党报看“两会” 2008-03-11
· 两会上,有这样一对农民夫妇 2008-03-11
· 网络媒体“两会”报道异彩纷呈 2008-03-10
· 海外媒体聚焦两会 经济措施广受关注 2008-03-10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